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分析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中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为病例观察时间段,纳入符合时间段并于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实验组纳入患儿均为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整体性急救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抽搐至停止、抽搐至恢复意识耗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抽搐至停止耗时(2.1±0.3)min、抽搐至恢复意识耗时(5.0±0.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整体性急救护理措施对小儿热性惊厥有重要价值,可缩短患者停止抽搐以及意识清醒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干预予以研究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的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姜堰区港口医院于2014年0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接收治疗的5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统计。结果经过治疗及整体护理干预后发现,有38例患者痊愈(76.0%),10例患者治疗有效(20.0%),2例患者治疗无效(4.0%);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临床上,使用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的效果较佳,可以较好地应对惊厥的发生、治愈肠道感染、维持小儿正常体温,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对整体护理干预手段加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多种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患儿提出多种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了2007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首次小儿热性惊厥患者,其中140例女,180例男。年龄在3.5个月-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2岁±0.4岁)。体质量在3.3kg-22.6kg之间。其中,128例呼吸道感染,52例婴幼儿急诊,60例肠道感染,9例麻疹,10例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对上述患儿进行3-6a的随访,调查患儿的复发情况。将热性惊厥复发的儿童作为观察组,没有复发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儿童进行性别,体温,首次热性惊厥年龄,生活环境,热性惊厥发作的具体情况,就诊环境,围产期损伤,合并症,病史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80例患儿复发,复发率是25%,热性惊厥复发的时间是0.25a-3a,热性惊厥的复发与性别,体温,首次热性惊厥年龄,生活环境,热性惊厥发作的具体情况,就诊环境,围产期损伤,合并症,病史等原因有关。而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5个主要因素是年龄,体温,生活环境差,异常围产史,复杂型惊厥。结论在首次治疗热性惊厥患儿的时候,要及时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降温治疗。同时进行多种复发因素的评估与预测,加强对有复发危险性的儿童的观察和治疗,必要时,可以进行间歇性的短程用药,从而防止多次热性惊厥复发对于患儿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和后遗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相关的因素。方法以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及首次发作时的体温、发病季节、原发病。结果6个月-4岁为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普发年龄段,其中男性患儿较多,大多数发作于第三季度,且发作时,体温≥39℃;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与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相关的因素有患儿的年龄、性别及首次发作时的体温、发病季节、原发病。结论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相关的因素有儿的年龄、性别及首次发作时的体温、发病季节、原发病。因此,为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应依据以上相关因素开展针对性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娩头位难产应用徒手旋转胎头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取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选取徒手旋转胎头的方式进行胎头方位调整,对照组选取胎头吸引术进行胎头方位调整,对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的神经行为(NBNA)得分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自然分娩成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NBNA得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的方式有利于帮助产妇减轻痛苦,从而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安脑丸对小儿热性惊厥发作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热性惊厥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安脑丸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安脑丸(3g/次,2次/天,5~7天)。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期间热性惊厥复发病例数。结果治疗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中热性惊厥复发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脑丸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发热时间、减少并预防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在门诊输液前做好家属健康宣教。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输液巡视,发现热性惊厥及时给于抢救处理。保证患儿生命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方法,为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患儿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患儿,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患儿共有60例,对这60例鼻炎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名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人,实验组30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患儿进行治疗时,采取舒适护理,能有效减少患儿的惊厥发生率,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