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过去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在浙江此病较为罕见。2011年2月我院收治一名黑热病患儿,该患儿疑为国外输入性黑热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疟疾的防治意识。方法对我科12月份收住的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凶险发作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结果通过及时治疗和护理,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头痛﹑呕吐症状消失。结论早期诊断和使用抗疟药物治疗可改善病情和防止并发症。

  • 标签: 输入性 恶性疟疾 凶险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疟疾的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黑尿热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恶性疟疾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恶性疟疾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恶性疟疾治疗成功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恶性疟疾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监测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在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6例,入选48例。分为A组和B组,A组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P(v-a)CO2≤6;B组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P(v-a)CO2>6。监测患者入院0、6、12、24小时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乳酸、24小时液体总量、入住ICU的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结果A组、B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原发感染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液体复苏T0时,MAP及Sc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乳酸及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液体复苏T6、T12、T24时,MAP、CVP、血浆乳酸及Scv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每小时尿量、24小时液体总量及入住ICU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院内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CO2可以作为早期容量复苏后(ScvO2)≥70%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进一步容量复苏的指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容量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云南省既往有白蛉存在,但从未有过黑热病病例报告。方法本病例是云南省第一例确诊黑热病,为外源性输入感染病例。结果本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较长,但未出现外源性输入,内源性感染的病例,病人经过葡萄糖酸锑钠治疗,最终也治愈。结论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通过雌性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在我国甘肃、陕西、山西、四川等长江以北地区有散发,云南省既往没有过黑热病报告,这是云南省首例黑热病病例报告。

  • 标签: 黑热病 云南省 首例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开展一起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置,为制定本地登革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经省疾控中心检测,登革热病毒NS1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开展病例搜索、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及时开展调查和采取控制措施是防控登革热疫情的关键。

  • 标签: 登革热 调查 眉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疟疾的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黑尿热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恶性疟疾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恶性疟疾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恶性疟疾治疗成功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恶性疟疾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Pcv-aCO2)在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给予液体复苏。根据液体复苏后24小时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分为四组,比较分析四组间的实验室指标、乳酸清除率及液体入量。结果液体复苏时间T24的HR、BE、Scv02、Pa02/FiO2、Pcv-aC02、Lac与T0、T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cvO2小于70%、Pcv-aCO2超过6mmHg的重症浓度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液体入量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Pcv-aCO2与ScvO2联合监测可作为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Pcv-aCO2 ScvO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入性麻疹暴发的特征和原因、为预防控制输入性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病例血清进行麻疹、风疹IgM检测。结果2012年5月27日-6月4日在一个家庭发生5例麻疹病例,麻疹IgM检测4例阳性,4例确诊病例、1例临床诊断病例。结论5名病人为外籍人员且为外地感染,此次疫情为“一起输入性麻疹暴发”,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未发生二代病例,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 标签: 输入性 麻疹 暴发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区一起输入性恶性疟疾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以后的疟疾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进行疟疾快速诊断检测(RDT)和血片镜检。结果两名患者在发病前均有南非旅行史,回国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及血常规血小板总数下降、淋巴细胞百比减少等表现。疟疾血片镜检和RDT检测均为恶性疟原虫阳性。给予青蒿琥酯抗疟治疗,同时给予保肝、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共住院治疗17天,经多次复查血疟原虫阴性,予以出院。1名病例两天后疟疾复发,医院再次给予青蒿琥酯抗疟治疗8天后,经多次复查血疟原虫阴性,予以出院,而后未发现疟疾复发。结论此疫情为一起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疫情。由于疟疾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临床医生在接诊时注意询问近期有没有疟疾流行区的旅行史,增加疟原虫血片镜检,减少漏诊或误诊的发生。同时各医疗机构应做好疟疾检测的技术储备和抗疟药的物资储备。

  • 标签: 输入性 恶性疟原虫 青蒿琥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嵩明县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的调查和处理过程,为科学防治恶性疟疾输入提供借鉴。方法查阅病人的病历档案,访谈接诊医生及患者同事;对患者的血样作凃片镜检疟疾原虫。结果患者2005~2013年到尼日利亚工作,2005-2012年曾多次出现冷热病,2013年9月27日自尼日利亚回到家中,10月19日出现发热,10月24日到县医院诊疗,经专项检查诊断为恶性疟疾,当地对疫点进行调查和处置,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史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输入性恶性疟疾个案,通过调查和处置,未出现二代病例。

  • 标签: 恶性疟 输入性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做好妇幼健康工作,是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本文试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为例,分析基层妇幼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短板”,提出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对标找、加强作风建设等措施,以提高基层妇幼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夯实新时代基层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

  • 标签: 妇幼健康 基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在达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复苏目标情况下,静动脉二氧化碳能否进一步指导复苏进行。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39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21例,一组18例,两组患者人科后均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动静脉血气分析,监测Sc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计算P(v-a)CO2(静动脉二氧化碳),行EGDT,复苏6H后再次监测ScvO2,P(v-a)CO2,对于两组中ScvO2<70%者继续进行液体复苏,而第一组中ScvO2>70%者停止液体复苏,第二组中ScvO2>70%而,P(v-a)CO2>6mmhg者继续复苏,P(v-a)CO2<6mmhg者停止复苏,直至第二组所有患者ScvO2>70%,P(v-a)CO2<6mmhg后停止复苏,复苏期间监测第6小时(T6h),第12小时(T12h)ScvO2,P(v-a)CO2,乳酸清除率。结果两组中单纯以ScvO2>70%为复苏目标组其乳酸清除率在T6h,T12h,均小于ScvO2>70%并P(v-a)CO2<6mmhg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8天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cvO2联合P(v-a)CO2在感染性休克进行液体复苏时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S)患者快速诊在急诊预检诊中的应用。方法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ACS预检诊的流程,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及用药,比较运用此方法后分诊的效果。结果ACS患者诊流程实施后分诊准确性、抢救措施和医护病情判断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ACS患者诊流程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使用ACS预检诊流程后,提高了护理人员诊此类患者的准确率,减少病人就诊时间。

  • 标签: ACS 胸痛 预检分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脾肿大切除术前输入单采血小板的价值。方法将60例乙肝后肝硬化伴脾肿大患者根据血小板数量分为轻度33例、中度18例和重度9例,不同分度患者再随机分为输注血小板组(A组)和未输注血小板组(B组),比较A、B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①术前血小板分度重度患者中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应流量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均大于和高于A组(P﹤0.05)。②在B组中,术前血小板分度轻度和中度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术前血小板分度重度患者(P﹤0.05)。③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h、24h血小板计数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脾切除术前在掌握血小板输注指针的情况下输注单采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且可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脾切除术 单采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的分针工具对急诊诊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性纳入2012年7月-11月共3890例患者进行非同期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1959例,试验组1921例采用新诊工具进行诊,比较诊护士判断两组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结果不同年资诊护士使用新诊工具后其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诊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的准确率。

  • 标签: 急诊分诊 分级分诊
  • 简介:摘要急腹症是急性腹痛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内科、外科和妇产科急腹症。急腹症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其特征。诊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抢救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判断症状不典型的急腹症易被主诉掩盖致命性疾病。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掌握正确诊方法才能配合各科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做好病情观察。

  • 标签: 急腹症 分诊 技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