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注射液处方工艺改进和稳定性。方法选择奥拉西坦200.0g,加入3.45g磷酸二氢钠、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加入注射水直至1000ml为制造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相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实施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以及长期考察实验,确认其稳定性,实施过敏性实验以及溶血反应实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在0.002091~0.189521mg/ml之内,线性关系良好。样品主峰面积为1378512,RSD=0.14%,12h内稳定性良好。回收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32%。重复实验证实样本的平均值为100.8%,RSD为0.39%。稳定性良好,安全性佳,奥拉西坦不存在溶血和凝集现象,无过敏性。12mo药品性状,PH值以及有关物质等和0mo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制定的工艺处方安全性强,质量可靠。稳定性良好,药物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汤药物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讨论。方法从在我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100人,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以冠心汤治疗,对两组患者跟踪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治疗无效率为8%,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无效率16%,有效率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有效率为24%,对照组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心汤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常规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和血常规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门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末梢血组60例,静脉血组60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液标本,记录不同时间点的结果(0min、10min、30min)。比较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0min、10min、30min的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结果末梢血组0min和30min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明显,P<0.05,0min和10min、0min和30min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静脉血组0min、10min、30min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和末梢血对比,静脉血应用于血常规检测中,更有利于维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回顾分析选取的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两类心绞痛的临床主要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两者主要诱因是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激发,其中少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明显诱因;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且多有诱因,经过治疗多数能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2例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稳定型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前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和呼吸训练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通过对患者相关肺功能的比较,探讨运动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组患者的FEV1、FEV1/FVC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评分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患者降低明显,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和呼吸训练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小板抑制剂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曲美他嗪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好转率为92.0%,对照组好转率为72.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运动障碍,不良反应率为8.0%,对照组出现1例肌肉疼痛,不良反应率为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应谨慎药物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及应对策略,为探讨规范儿科临床护理提出科学论据。方法选用2016年1月—2016年10月120例住院患儿临床病历及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找出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并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结果120例患儿中,发现有16例出现了护理安全状况或隐患,发生率为13.3%。经过分析发现儿科护理工作人员配置、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护士与患儿家属沟通问题、患儿家属的不遵医嘱行为等都是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结论经过对影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应对措施,可助于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减免儿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非ST段与不稳定心绞痛临床护理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86例非ST段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并把他们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予以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出现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其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ST段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细致诊断观察,并结合恰当临床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服务,能辅助患者手术高效率与高质量完成,促进病人预后,同时病人生活质量也大为改善,在未来临床医学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从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随机选择114例作为本次研究案例,以单双号方式分为两组,单号为参照组,双号为研讨组。参照组57例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而研讨组采用红花黄色素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相对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而且研讨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未见明显的变化,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红花黄色素药物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降低,临床效果理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