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踝骨折采用外侧、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外踝骨折手术入路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期自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与踝关节功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VAS评分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要短,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术后步态异常的患者仅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结论外踝骨折手术治疗建议从后外侧入路,对于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该入路方式非常适用。

  • 标签: 外踝骨折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外侧髌骨挤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关节镜下行外持支持带松解治疗外侧髌骨挤压综合征患者53人。年龄在33岁至42岁之间,男性16人,女性37人。单膝46例,双膝7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患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优49例,良7例,一般4例。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外侧髌骨挤压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支持带松解 外侧髌骨挤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3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骨折进行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均采用外侧小切口,根据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到2年(平均1.2年)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0%。

  • 标签: 小切口 外侧胫骨平台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肘关节外侧入路小切口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得出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小、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骨折 克氏针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峰前外侧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将近3年来我院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例随机选出经肩峰前外侧切口手术入路病例15例,经传统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手术入路15例,共30例,分为观察组(肩峰前外侧切口组),对照组(传统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切口),从手术过程及术后6个月、1年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结果从手术过程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比较,肩峰前外侧切口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更科学,更合理。结论对于肩峰前外侧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峰前外 传统经三角肌胸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扩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采用外侧扩大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45例,按Sanders分类Ⅱ型3例,Ⅲ型28例,Ⅳ14例。术后预防感染。抬高患肢以促进消肿。术后第2天可行踝关节屈伸锻炼,观察切口皮缘血运情况。患肢8周内不负重,术后8周复查,依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负重,直至正常行走。结果45例患者均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感染、畸形愈合、复位丢失等并发症。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4例术后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中43例评为优,2例评为良。优良率为100%。结论外侧扩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确为治疗跟骨骨折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外侧扩大切口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改良术式对降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后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20例患者经后外侧(Gibson)入路行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处理外旋肌群时仅切开闭孔内肌、下孖肌、闭孔外肌、股方肌,保留完整的梨状肌、上孖肌,并以上孖肌止点为支点修复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术后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该组患者术后未发生髋关节后脱位,患侧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改良术式保留和修复了后方关节囊、外旋肌群的完整性,有助于降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改良术式 后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内外侧锁定钢板固定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的失血量比观察组少,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0%;同时观察组患者足踝功能康复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比较,在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中运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足踝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骨科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外侧锁定钢板固定 内侧锁定钢板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生物力学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外侧裂区AV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5例外侧裂区AVM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5例,V级2例,均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8例行术前栓塞。结果本组25例的畸形血管团均被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3例因术后术野出血再次手术,共8例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外侧裂区AVM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侧裂区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PICC异位胸外侧静脉回折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1例PICC异位胸外侧静脉回折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处理PICC异位胸外侧静脉回折。结论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lcentralcatheter,PICC)置管过程中可因操作者或患者的因素导致导管异位,若处理不及时常导致许多并发症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回折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切口在合并腓骨骨折的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18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型前外侧切口治疗,男12例,女6例;年龄22~75岁,平均37.5岁;病程3h~13d。骨折类型Rüedi-AllgǒwerPilon分型Ⅱ型13例,Ⅲ型5例;其中开放性3例,闭合性15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扭伤2例,高空跌落伤6例。18例患者2例合并有颅内损伤,3例合并有腰椎骨折,4例合并有股骨骨折,5例合并有跟骨骨折。伤后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3h~13d,平均9d。开放性骨折患者在外支架固定至软组织恢复正常后进行ORIF手术;闭合性骨折患者中有5例伤后3~6h内进行急诊手术,其余10例根据小腿皮肤消肿情况在伤后8~13d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2.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采用Mazur方法评价手术疗效,18例患者中,优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8.9%。切口甲级愈合率88.9%。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不良,浅部感染、皮肤坏死、延迟愈合各1例。关节退行性改变1例。结论改良经前外侧改良型切口治疗Pilon骨折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切口感染率低,同一切口可同时复位固定胫骨及腓骨,切口容易关闭,切口愈合率高,皮肤坏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 标签: 改良前外侧入路 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关节外侧小切口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5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后,肱骨髁上骨折均已准确复位,根据Flynn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其中优为45例,良4例,尚可1例,优良率为98%。所有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外侧小切口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医学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关节外侧小切口 肱骨髁上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孕妇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配合分娩对促进产程进展和提高自然分娩的效果,进而得出结论在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应用分娩不但能消除产妇的恐惧感也能适当的减轻疼痛,并能加速产程,纠正活跃期的胎头衔接异常,大大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这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助产模式。

  • 标签: 分娩球 疼痛 产程 胎方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9例膝部肉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病理分类滑膜肉瘤3例,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纤维肉瘤2例。广泛切除术后创面均伴软组织缺损,缺损大小10cm×7cm~16cm×10cm。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皮瓣,逆行修复缺损。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臃肿,功能良好;局部无复发。结论以腓浅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用于修复膝部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腿前外侧皮瓣浅动脉组织缺损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伴支具外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VI骨折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13年5月,采用双钢板内固定伴支具外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VI型骨折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19~63岁。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5个月。术后膝关节屈曲90°~135°,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梁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外露及断裂,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稳定。结论双钢板内固定伴支具外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VI骨折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有效地防止膝关节不稳定,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活动正常。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VI 后外侧复合体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外侧入路肱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投弹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投弹骨折22例,采用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应用肱骨锁定接骨板固定,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月,无桡神经损伤未恢复病例,所有病例骨折6月内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经前外侧入路探查桡神经是安全的,应用锁定接骨板固定实现生物学规定,实现了早期愈合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 标签: 投弹骨折 前外侧入路 锁定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对小切口关节外侧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入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肱骨髁上骨折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关节外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及愈合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及愈合时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4.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6.00%,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关节外侧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率较低,手术所需时间短,且患者恢复较快,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关节外侧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为13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实行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观察骨折的愈合效果。结果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治疗后的患者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占74.2%,恢复较好的患者占22.7%,而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只占3.0%。结论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解剖型锁定钢板胫骨远端骨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肱骨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运用肱骨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下段骨折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伴骨质疏松3例,经上臂后外侧切口暴露骨折断端,钢板上部置于外后侧,向下至肱骨外髁偏前,所有病例术后第二天开始行不负重肩、肘关节锻炼。结果本组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4—9月,平均5.8月随访,骨折5—10个月后全部愈合,肩、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运用运用肱骨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疗效确,切断端实现绝对稳定固定,可以早期行肩及肘关节功能锻炼,利于肩、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术中应注意保护桡神经,尽量避免桡神经损伤。

  • 标签: 肱骨外侧远端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肱骨下段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