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造成精神紧张、身体过于疲劳。现代化电子产品(手机、mp3)的频繁使用造成用耳过度,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突发性耳聋病人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我科对89例突发性耳聋病人采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相结合,做好对症处理,针对此类病人情绪激动,焦虑不安的心情进一步加强了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时间、年龄、是否伴发眩晕、耳聋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不同以及有无伴随眩晕和各种听力曲线类型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上以扩张周围血管、神经营养药为主,辅助以吸氧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3d内就诊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有效率92.1%;发病3-7d就治者有效率86.3%;7d-1月就治者有效率为46.4%。结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成正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佳。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者。听力曲线呈上升型的预后较好,全聋型预后最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肌前庭诱发源性电位(cVEMP)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引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82例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分为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分别进行cVEMP检测,分析cVEMP的引出率。发病时以突聋不伴眩晕患耳为对照,患耳治疗1周后与发病前对比,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结果治疗前,突聋伴眩晕组患耳和对侧耳的引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与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聋患者可以通过cVEMP检测评估前庭功能,且对听力恢复预估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共39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给予合适的护理配合,包括严密监测,增加环境舒适度,预防感染,饮食护理和晚上交接班制度等。结果33例患者病情缓解出院(84.6%),4例患者病情严重转院(10.3%),2例患者死亡(5.1%)。并发症7例(17.9%),其中2例应激性溃疡发展成为晚期脑疝,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肺部感染患者转院,其余4例患者均经对症处理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合适的护理对于预防病情恶化,改善患者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护理过程中要以消除病情进展的生理,心理以及环境因素等为基本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LFF)的方法比较右侧突发性聋慢性期患者及右侧突发性聋急性期患者静息态fMRI的差异。方法选取右侧突发性聋两年后的慢性期患者12例(慢性期组)及右侧突发性聋急性期患者12例(急性期组),分别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用低频振幅(ALFF)的方法比较两组ALFF值改变的脑区。结果静息状态下右侧突发性聋慢性期组患者两侧楔前叶脑区ALFF值较右侧突发性耳聋急性期组患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矫正);右侧突发性聋慢性期组患者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下回、左侧小脑脑区ALFF值较右侧突发性聋急性期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矫正)。结论右侧突发性聋慢性期组患者较右侧突发性聋急性期组患者存在静息态下脑功能区自发活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