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解除患者思想和精神顾虑。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住院经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Gilbert综合征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本病以青年男性多见,除3例有明确家族史外,其余患者均未述家族史,部分患者多以巩膜、皮肤黄染为主要症状而多次就诊外院,且未得到准确诊断。部分患者及家属因此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在各项实验室检验指标中,以非结合胆红素异常为主,入院后先后行“低热卡”“苯巴比妥”实验均阳性,肝脏穿刺活检病理显示肝小叶结构未见异常,部分肝细胞轻度水肿,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偶见肝细胞糖原化核。13例合并有药物、毒物中毒因素。结论Gilber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轻微,诊断方法简单易行,无需治疗,预后良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解释后,均能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缓解心理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8例TH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眼周疼痛和复视,Ⅲ、IV、V1、Ⅵ颅神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38例中左眼受累18例,右眼受累20例。CT检查结22例眶尖和海绵窦区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块影发现,16例无异常。所有病例口服强的松治疗均有效。结论痛性眼肌麻痹是THS的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对本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cT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本病;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愈合后肝炎后综合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124例肝炎后综合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治疗组(42例)、西医治疗组(42例)以及中西医治疗组(40例),各组通过相应治疗方法比较肝炎后综合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肝炎后综合症发生率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5.71%、28.57%,明显高于中西医治疗组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肝炎后综合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过度换气综合征的相关临床症状,致病因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9月以来,在我院就诊的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所有患者无过敏史,无精神病史。患者平均年龄24.5±3.6岁。在150例患者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120例。在150例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中,青年女性患者较为常见,占总患者数量的70%。对患者的相关致病因素和临床症状进行统计。结果对150例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对呼吸面罩进行限制,帮助患者促进二氧化碳重呼吸。对76例患者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类药物,对出现四肢僵硬、抽搐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另对部分患者使用地西泮注射液静脉注射,150例患者的相关症状消失。结论相关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对该病患者进行全面治疗,在进行诊疗的时候对患者详细询问,进而在根本上将该疾病治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柄中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垂体磁共振检查12例垂体柄中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功能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有8例是儿科患儿,主要因生长激素缺乏就诊,年龄在28天~15岁,其中2例伴有甲状腺激素激素缺乏、1例伴有中枢性尿崩,1例未联系上。4例成年人,其中有2例因糖尿病住院被发现。2例因性发育迟缓被发现该病。结论垂体柄中断综合征发病率低,诊断主要依据为垂体磁共振检查,临床表现以生长激素缺乏为主,多合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不同程度缺乏。
简介:摘要J波指心电图QRS波结束和ST段起始的结合点(J点)抬高,振幅≥0.1mV,时程≥20ms,向上圆顶样或驼峰样偏离基线的波。近年来的研究中将与心电图J波有关,具备相同离子流机制,具有室性心动过速一心室颤动一心脏性猝死的倾向,合并或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综合征统称为J波综合征,认为其某些类型成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高危预警的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