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不仅启动免疫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还在调节免疫反应与免疫耐受的平衡中起决定性作用.肝脏因其固有的移植耐受性而在免疫耐受研究中深受关注,肝移植物容易存活,伴有肝移植的其他器官(如心脏、肾脏等)移植存活时间也较其单独移植明显延长.最近有人提出,在肝移植耐受中DC可能起关键作用,但因其难于分离培养,国外仅美国Pittshburgh大学在做相关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材料与方法:1.肝非实质细胞的分离:取6~8w小鼠,麻醉后无菌开腹,门静脉插管,用前灌液(PBS+肝素500μ/100ml)灌流2~3min,改用注射器缓慢推注2mlⅣ胶原酶(GIBCOL公司,0.05%);取材后剪碎,15mlⅣ胶原酶液(0.05%)体外消化30min.尼龙网过滤,PBS液清洗(400g×5min离心)两次,稀释成4~5ml细胞悬液.下铺细胞分离液Percoll(Pharmacia公司)制成的不连续密度梯度液,500g×30min离心后,细胞分三层,先吸弃最上层细胞碎片,再吸取两液体界面的肝非实质细胞,避免吸到最底层的血细胞,RPMI1640液(GIBCOL公司)清洗两次,400g×5min离心,即可得肝非实质细胞.2.肝树突状细胞(HDC)的培养:将肝非实质细胞用含灭活的10%胎牛血清(GIBCOL公司)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5×106/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ml,加GM-CSF(GIBCOL公司)10ng/ml.培养第三天轻轻吸去未贴壁细胞,换液.后隔天半量换液,培养第7~8d可收取HDC.结果与讨论每只小鼠可得肝非实质细胞约1.0~1.5×107个,细胞大小不一,类型较多.培养24~48hr后,有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少量HDC前体细胞半贴壁状散在分布,经筛选、扩增,第4d时HDC数量增多,出现6~8个细胞组成的小集落.第7~8d,HDC数量增多,此阶段细胞有一明显的增殖高峰,有大量半贴壁半悬浮的集落,集落表面的细胞有小的突起.第7~8d,每只小鼠HDC得率约为2~3×106个.因HDC难于分离培�
简介:目的探讨锁骨钩结合带线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2017年5月年应用锁骨钩结合带线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均为RockwoodⅢ度脱位。术后平均6个月取出锁骨钩钢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按Lazzcano功能评定标准对肩锁关节进行评定,优26例、良5例、差2例,取出锁骨钩板无一例肩锁关节再脱位,优良率94.9%,结果显示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锁骨钩板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能有效维持肩锁关节稳定,促进韧带修复,缩短锁骨钩板留置时间,减低相关并发症。取出肩锁钩板留置带线锚钉符合生物力学,有效防止肩锁关节再脱位,锁骨钩板联合带线锚钉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中手术的疗效。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作为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0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外固定治疗,研究甲组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总结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甲组的VAS评分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关节活动度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中,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高、明显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简介: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割侧和非切割侧大鼠海马伞内神经干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切割SD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于术后2d经腹腔注射BrdU,连续5d,术后7d取脑冰冻切片,进行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穹窿海马伞切割侧海马伞内的BrdU阳性细胞数和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非切割侧,且出现较多的BrdU/Nestin双标的阳性细胞,而非切割侧未见BrdU/Nestin双标的阳性细胞。结论穹窿海马伞切割后,切割侧海马伞内出现较多增殖的神经干细胞,我们推测海马伞的损伤,导致海马伞内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产生某些信号物质,刺激脑内其他部位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并迁移到海马伞内。
简介:近年来,胃肠激素对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人胎结肠及直肠内胰多肽(PP)、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育及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本实验收集9~28wk因故中止妊娠人胎33例,取结肠、直肠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取相邻切片按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分别显示PP-、SS-IR细胞.结果显示,9~11wk人胎结肠及直肠内可见PP-IR细胞,单个分散于尚未分化完全的绒毛及肠腺上皮;18~25wk结肠内PP-IR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直肠内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26wk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均明显减少.SS-IR细胞分散存在于9~11wk胎儿结肠早期绒毛上皮中,数量较多,11wk直肠内也可见;结肠及直肠在15~26wk时各胎龄组SS-IR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减,26wk后明显减少.与结肠相比,直肠中PP-IR细胞数量略少,而SS-IR细胞较多.将各时期胎儿结肠及直肠的PP-、SS-IR细胞(以有核阳性细胞数/视野)进行计数,表明PP-IR细胞数目比SS-IR细胞稍多.胎期结肠及直肠的SS-及PP-IR细胞有多种形态,有开放型,也有闭合型.PP-IR细胞胞体略小且免疫染色强度稍弱.两种细胞多单个分布,少数聚集成群.细胞发出突起伸至肠腔、腺腔或邻近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及肠腺上皮,偶见位于固有层.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未见这两种免疫反应物质共存在于同一细胞内.结果提示,人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和SS-IR细胞随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PP和SS分别表达于两种细胞.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动物死后脑、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降解的变化规律。方法Kar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不同动物和不同组织内AchE的灰度值从死后0h至24h逐渐递增,即酶降解加重。三种组织内死后同一时间的AchE比较,总是大脑皮质灰度值最大,坐骨神经干内次之,腓肠肌内值最小。同种动物三种组织内的AchE灰度值在动物死后同一时间与不同时间的比较,P〈0.01;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死后同一时间上的比较,P〉0.05。结论AchE在不同动物死后的脑、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的降解具有死后时间依从性;骨骼肌内AchE稳定性高,降解缓慢;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同一时间上的降解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法医学推断人死亡时间的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