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传统的电子显微镜图像观察到的微小的病毒、细胞超微结构为黑白的灰度图片。最近,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技术,使得"用电子显微镜拍彩照"成为可能。他们用特殊染料标记样品,得到了多色的电子显微镜成像。在过去,光学显微镜带领着人们第一次走进了肉眼不可辨别的微观世界,微生物和各种生命体内的微观结构开始为人所知。
简介: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非DICOM与DICOM设备并存所造成的医疗通讯问题,通过分析BMP与DI-COM图像文件的特点,基于VC++6.0编程环境实现了BMP医学图像向DICOM标准图像的转换,为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以及PACS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简介:据SuranaNK2017年12月6日(Nature,2017Dec6.doi:10.1038/nature25019)报道,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并成功地使用微生物组三角测量(microbialtriangulation)方法来梳理肠道细菌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该方法可能并不仅仅是推动微生物组和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而且可能会阐明这两者之间真正的因果关系。
简介:最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佛罗里达应用数据公司开发的一种人体芯片。这种芯片不用动手术就可以植入皮下,它里面存有病人的健康信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特殊的扫描仪读出数据,指导治疗。
简介:我们对200名患有心脏病和心血管症状的病人短时心率变异性分析(HRV),对照其时域及频域分析指标,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负性相关关系。并根据频域分析中低频峰和高频峰比值(LF/HF)的正常范围来确定时域分析中每5mi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的正常标准,发现LF/HF正常范围内,同时测出的SDANN多在30ms以上,不同于通常认为的50ms以上的正常标准。由此可以认为短时HRV时域分析的正常标准可定为>30ms。
简介:瓣膜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抗凝有关的出血是机械瓣替换天然心脏瓣膜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发生涉及瓣膜本身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和材料特性、患者罹患的疾病状态,以及个体抗凝强度的控制水平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不同个体、不同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维持不同的抗凝强度,是预防瓣膜相关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
电子显微镜能拍出细胞彩照
标准医学DICOM图像的转换实现
新方法能鉴定出导致结肠炎的肠道细菌
未来的人体芯片能像日用品一样随意取舍吗?
短时心率变异性检测评定标准的探讨
机械瓣血栓形成与国际标准化比率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