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救治时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济南军区血液净化治疗中心采用CBP紧急救援89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接受CBP治疗距发病后的自然时间为"截点",将患者分为:(1)A组(早期治疗)43例,于急性损伤期(发病≤24h)开始CBP治疗。(2)B组(晚期治疗)46例,即在多器官功能损伤期(发病〉24h)开始CBP治疗,分析CBP治疗时机及各种创伤因素对预后的影响。(1)6起89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包括:急性中毒31例、挤压综合症7例、热射病27例、烧伤16例、感染5例和三聚氰胺污染事件3例。经CBP治疗后患者生命特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值明显改善,总存活率为78.65%(70/89),病死率为21.35%(19/89),其中A组痊愈率显著高于B组(86.05%vs60.87%,P〈0.05);病死率则明显低于B组(13.95%vs28.26%,P〈0.05)。(2)在各类损伤中,烧伤与传染病病死率最高,其次为挤压综合症、急性中毒和热射病,主要致死原因是并发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CBP不仅是一种技术措施,更是一种治疗思维模式,即强调稳定性、均衡性、持续性地平衡免疫内稳态、改善器官或细胞生存内环境,及早实施可使病变终止于损伤期,避免其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MODS,降低病死率,是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液净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紧急救援 时机 连续性
  • 简介:荷电材料是一类新型功能材料。正电性荷电材料表面带有较强的正电荷,对负电性的细菌、病毒和细菌内毒素有较强的亲和作用。本文介绍了将纤维、颗粒、微孔滤膜及深层滤器等各种形式的荷电材料用于纯水与药液除细菌内毒素、血液除菌、败血症治疗以及饮水中病毒浓缩回收等技术,分析了应用前景。

  • 标签: 荷电材料 除菌 除细菌内毒素 病毒浓缩
  • 简介:目的研制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采集30例正常寰枢椎CT数据,用Mimcs15.0软件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解剖数据设计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在10具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关节置换术,X-ray及CT检查关节及螺钉位置。结果寰椎侧块中点间距离为(32.53±1.38)mm,侧块中点处高度为(13.48±1.60)mm,椎动脉孔内侧缘间距离为(51.12±2.31)mm,侧块横韧带结节间宽度为(16.23±1.01)mm,前结节至齿状突后缘间距离(18.48±1.77)mm;枢椎:齿状突高度(14.82±1.81)mm,基底部横径(9.53±0.65)mm,前后径(10.91±0.91)mm,椎体高度(19.33±1.77)mm,椎体宽度为(18.19±1.59)mm。人工关节由寰椎部件、枢椎部件及螺钉组成;钢板与骨质贴合好,脊髓未受压,螺钉方向准确;关节置换后寰枢椎的屈伸、侧屈及旋转功能得以保留。结论依据解剖学数据设计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匹配性好;寰枢椎在关节置换后不仅能够维持稳定性,还能够保留各方向活动;此关节具有临床置换的可行性。

  • 标签: 寰椎齿状突关节 人工关节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OSTEOSET(R)人工骨植骨在治疗塌陷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OSTEOSET(R)人工骨植骨治疗塌陷胫骨平台骨折15例,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观察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4个月,所有病例都取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情况,OSTEOSET(R)人工骨材料术后1个月开始吸收,术后3个月基本或完全吸收,术后半年和1年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OSTEOSET(R)人工骨材料在手术治疗塌陷胫骨平台骨折中具有良好疗效,是目前植骨较佳方法,从而可使患者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OSTEOSET(R)型人工骨 植骨
  • 简介:我们通过设置静卧以及运动两组实验对比,研究随着精神压力的增大,心率变异性的各个指标的升降变化,确定影响精神压力的评估指标。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层次结构,结合九标度与三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并通过最优传递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避免了一致性检验。最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实现精神压力量化。验证表明,本方法可以准确合理的进行精神压力量化。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精神压力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最优传递矩阵 模糊综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L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3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骨折,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后行L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口入路复位骨折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肢体、入院时间、软组织损伤)比较(〉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周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方面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切开L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以避免软组织广泛剥离,对机体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预后佳,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PILON骨折 有限切开 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组合生物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M8800血液净化仪与BIOLIVA3A生物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人工肝装置,对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再经过生物人工肝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比较肝功能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后、生物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除1例次出现过敏反应外,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即刻患者血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氨(NH3)明显减少(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第3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提高(P<0.01);与血浆置换后比较,生物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FIB有所增加(P<0.05),而NH3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组合生物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组合生物人工肝比单纯血浆置换疗效好.

  • 标签: 组合生物型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治疗
  • 简介:为分析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颈椎病(CSA)的诊断价值,采用配对研究方法,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枕骨大孔窗口,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流向、音频、血管博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108例患者有80例异常,异常率74.7%,并发现CSA组低流速者占45.4%,高流速者占28.7%,正常流速者占25.9%,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总体而言,低流速是CSA的主要特征之一.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 简介:为解决外科手术中的引流问题,研制了一种涤纶网加强医用硅橡胶引流条。该产品是用医用加成型硅橡胶与涤纶网复合,通过模压方式制作的波纹状引流条。经临床应用表明引流效果好,使用方便,能促进伤口愈合

  • 标签: 加强型 硅橡胶 引流
  • 简介:今年,医疗事故处理法将出台,医疗事故发生后,医院及患者都将有法可循,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将得到缓解。

  • 标签: 医疗事故处理法 卫生部 医患关系
  • 简介:胰岛移植是治疗1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是胰岛供体短缺、微环境破坏、免疫排斥、营养供应等是胰岛移植中的难题和挑战。组织工程方法是用支架材料或细胞与胰岛共移植,改善胰岛的存活和功能。而分子影像技术为移植后胰岛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文章对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改善胰岛移植的生存微环境干细胞治疗,以及分子影像方法进行胰岛移植后活体、实时、动态观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目前胰岛移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1型糖尿病 胰岛移植 组织工程 分子影像
  • 简介:2009年8月4日,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征求《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的通知,继续落实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意见》表示,建立电子病历是为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以实现医疗过程监管,须记录医疗机构历次就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摘要信息等内容,从而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 标签: 电子病历 医疗费用 看病难 卫生部 病历记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简介:胶原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结缔组织中,其提取、分离、纯化和表征方法日趋成熟。文章从原料选取、除杂、提取、纯化、灭菌等方面,比较了Ⅰ胶原的基本制备原理与常用方法,总结了Ⅰ胶原的结构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Ⅰ胶原的发展前景。

  • 标签: Ⅰ型胶原 材料制备 性能表征 生物材料
  • 简介:脊髓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其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因素除增生的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对脊髓的机械性压迫外-即所谓静力性压迫,还有诸如颈椎节段不稳和动态椎管形态及容积改变-即静力性压迫因素.另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作为脊髓颈椎病的一种前置性因素,亦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尤其自MRI问世以后,CSM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明显增加.目前,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特效药物.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脊髓颈椎病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如选择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年为限,无效或持续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手术方法以颈前路为主,颈后路手术不能直接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只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仅适用于多节段椎间盘受累(大于3个节段)、广泛性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或脊椎黄韧带骨化(OLF)者[1].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治疗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回顾性探讨分析解剖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的股骨上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共27例股骨上段骨折的患者采用解剖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前X片及CT三维成像评估骨折类型,其中粗隆间骨折16例(AO31A13例,A27例,A36例),粗隆下骨折11例(SeinsheimerⅡ2例,Ⅲ2例,Ⅳ4例,Ⅴ3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及输血量。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借助X线结合临床进行疗效、并发症的评估。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6.5)月(10-24月)。术中统计手术时间为(73.5±22)分钟(55-110分钟),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12.4±21)mL(150-850mL)。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或原有合并症加重,复查X片示颈干角(122±12)°(110-145°),27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4±2.5)周(11-19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为(80.6±10.4)分,其中优11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4.07%,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上段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内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特殊类型的股骨上段骨折,但其长期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观察。

  • 标签: 股骨上段 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估成人肱骨远端粉碎骨折使用新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9月-2010年1月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37例,骨折按AO∕ASIF分法分均为C,其中C121例,C29例,C37例。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或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采用肱骨远端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参照MEPS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23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2%。结论采用双侧解剖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获得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从而获得优良治疗效果。

  • 标签: 肱骨骨折 肘关节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且符合要求的脊髓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20例患者行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20例患者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C3-6单开门椎管扩大,对C7椎板造穹窿减压,保留了C7棘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轴性症状发生率。于术后1、3、6、12个月,由独立的评估人员进行严格随访,对手术整体疗效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方面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随访JOA评分情况可见,和术前相比,常规组和改良组情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1、3、6、12个月手术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的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后的术式一样有减压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又能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

  • 标签: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介绍了一种可使起搏频率按人体体幼量变化调节的起搏器模型。它使用压电晶体将人体体动转换为电压,用此信号控制起搏频率的变化。经平板车运动试验和二阶梯运动试验证明,该起搏模型能较可靠地实现体动量─—起搏频率调节功能。

  • 标签: 频率自适应起搏器 体动传感器 运动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延期钢板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Ⅱ、ⅢPilon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999~2004年我院收治Ruedi-AllgowerⅡ11例、Ⅲ13例共24例Pilon骨折,跟骨牵引10~18(平均15)天后采用切开复位、植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骨折延期愈合3例,畸形愈合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5例。根据Helfet评分,优8例,良10例,差6例,优良率75%。结论延期钢板内固定既能减轻软组织损伤程度,又能提供坚强内固定以利早期关节活动,在治疗Ruedi-Allgo-werⅡ、ⅢPilon骨折中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PIL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胫骨
  • 简介:据BelgardtBF2015年6月20日[NatMed,2015,21(6):619-627.]报道,小RNA(microRNA-200家族)与胰岛B细胞的存活和糖尿病的形成存在着很大关联。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 小RNA 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