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尺骨冠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尺骨冠骨折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9-55岁,平均30.6岁。左侧12例,右侧23例。根据国内王友华分型方法,Ⅰ型骨折9例,Ⅱ型骨折14例,Ⅲ型骨折7例,Ⅳ型骨折5例。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治疗方法,石膏固定保守治疗1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2例,其中螺钉固定11例,克氏针加张力带及钢丝固定9例,克氏针加丝线固定2例;冠重建1例,骨片摘除2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2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和肘关节不稳定。根据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57.1%),良8例(22.8%),可5例(14.2%),差2例(5.7%);优良率为79.9%。肘关节骨化性肌炎2例,创伤性关节炎表现3例,无肘关节强直等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Ⅰ型尺骨冠骨折除了骨折块突入关节间隙影响肘关节活动,需行手术摘除碎骨片,其余可行保守治疗;Ⅱ型冠骨折若骨折块无明显移位,也可采用石膏后侧外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进行治疗。若内侧韧带损伤严重,则行韧带修复或重建。Ⅲ、Ⅳ型冠骨折不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而且同时注意修补或重建韧带以稳定肘关节。

  • 标签: 尺骨冠突 肘关节 治疗
  • 简介: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关节融合融合器及植入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关节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关节融合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体。植入该融合器需要配套工具,包括定位器、工作通道、钻头和植入器。结果腰椎关节关节融合器结构简单,与关节面接触面积大,植入后不易移位。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要求,可以将融合器植入关节关节面合适位置,手术器械操作简单,植入精度高。结论腰椎关节关节融合器及其配套工具是值得推广应用新型医疗器械。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融合器 器械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为棘间撑开设计、优化、国产化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0例志愿者采用连续螺旋CT断层扫描T12~S1,将获得图像导MaterialiseMimics10.01软件,采取轮廓和区域增长分割出腰椎骨组织,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选择去除椎旁组织最佳三维角度,由同一名研究者选择适合测量图像进行测量,测量棘厚度、棘长度、棘间距。各解剖结构连续测量3次,取其均值。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①棘厚度:一般每个腰椎厚度均前部〉后部〉中部,下缘〉中央〉上缘。但L5较特殊,棘中部和后部中央厚,上、下缘薄。相邻上位腰椎棘下缘厚度大于下位腰椎棘上缘厚度。②棘长度以L3最大,男性:上缘26.62±2.98mm,中央25.59±2.33mm,下缘22.73±2.40mm;女性:上缘23.76±2.47mm,中央24.49±2.48mm,下缘19.70±2.49mm;男女均以L5最小。③棘间距:男性以L2∕3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9±2.70mm,中部11.15±2.20mm,后部9.35±2.17mm。女性以L1∕2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2±2.10mm,中部12.18±2.58mm,后部10.80±2.43mm。男女均以L4∕5最小。结论棘间距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在矢状面棘间隙呈前高后矮楔形。棘长度以L3最大,L5最小。棘长度均上缘〉中央〉下缘,相邻上位腰椎棘下缘长度〈下位腰椎棘上缘长度。棘厚度前部〉后部〉中部,且下缘〉中央〉上缘。相邻上位腰椎棘下缘厚度〉下位腰椎棘上缘厚度。本研究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初步获得了国人腰椎棘及棘间隙解剖学参数,为适合国人特点腰椎棘间撑开器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数据。

  • 标签: 三维重建 腰椎 棘突间 解剖
  • 简介:目的通过反复冻融法制备胶原-聚乙烯醇(PVA)复合凝胶材料。方法制备组分比例(胶原固含量为0%、5%、10%、15%、20%)不同5组胶原-PVA复合凝胶试样,对其进行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能表征.选出性能最优胶原/PVA配比。将最优配比制备出胶原-PVA复合凝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生物学评价。结果实验制备所得胶原一PVA复合凝胶红外图谱可见明显酰胺谱带;差动扫描式热量法(DSC)图出现2个热吸收峰,峰值温度分别为65℃~72℃、222℃C~22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材料为多孔结构;X射线衍射(XRD)峰值为20°;溶胀值最高为24g怃透水气性最高达1400g/(m^2·24h);降解性能良好,15d内大部分降解率达80%: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胶原-PVA复合凝胶作为体表创伤敷料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尚需对其进行体表创伤修复效果及其他生物相容性评价。

  • 标签: 胶原 水凝胶 生物学性能 敷料
  • 简介: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处方和方法制成药品。1服用中成药应熟悉药性,对症用药。中成药由于配伍法度严谨,若用之得当,功效显著。如安神中成药就有几种,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症,但各有其特点。天王补心丹重在滋阴补虚热,用于心肾不足,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口舌生疮,大便干燥等症。朱砂安神丸主用于清心火、除烦热,适用心火亢盛心神不安,怔忡失眠、夜多怪梦、胸中烦热等症。柏子养心丸重在补心气、温心阳,适用于心、气不足、精神恍惚、惊悸不安、多梦失眠、神疲乏力之症。再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症恶寒发热、浑身疼痛、鼻流清涕,应该用辛温解

  • 标签: 中成药 合理使用 天王补心丹 失眠症 中医药 柏子养心丸
  • 简介:金属铌具有较低弹性模量和较好生物学性能,本研究采用磷酸氢钙溶液对纯铌进行热钙化表面改性。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经过200℃热处理24h后,铌表面形成了Nb2O5-磷酸钙纳米颗粒薄膜。热处理试样具有较好亲水性和耐蚀性,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两周后可诱导生成磷灰石层,表现出生物活性。该方法可用于铌、铌合金及其多孔材料生物活性表面改性。

  • 标签: 水热 钙化 腐蚀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评估寰枢椎钩内固定治疗齿状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一年半来6例手术病人手术及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内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椎钩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钩固定
  • 简介:体表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CG)具有幅值小,频率低和窄带宽特点,并且极易受到心电、呼吸以及运动等干扰.我们研究了一种基于单片机胃电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从体表记录到胃电信号,采用低功耗设计,可长时间进行胃电测量.将MMC卡作为胃电存储器,通过在MMC卡上创建FAT文件系统,可使记录胃电数据以标准文件格式存储在MMC卡上,保证了后续Windows环境下数据处理.

  • 标签: 胃电 单片机 慢波 便携式 多媒体卡
  • 简介:目的凝胶是含水量高和体表面积大化学性惰性合成高分子,当植入到脊髓组织中,为细胞和轴突提供力学支持。本研究对修复脊髓损伤凝胶制备、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交联凝胶由2-甲基丙烯酸羟(HEMA).2乙基三甲基氯化物(methacryloyloxy,MOETACL)共聚物合成。利用氯化钠(NaCl)微粒制备凝胶孔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结果计算凝胶在单位体积上孔隙数,孔平均直径和平均体积。以HEMA.MOETACL为基础凝胶在其组成上具有显著特征。结论均质多孔凝胶,其在修复脊髓损伤生物特性上具有显著特征。

  • 标签: 水凝胶 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
  • 简介:据CullyM2015年10月9日(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2015,14:678-679.)报道,科学家通过一种可以特异性与大肠中发炎部位结合凝胶进行抗炎症药物靶向性缓释治疗,可有效治疗骨盆炎症疾病。在小鼠肠炎模型中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严重程度。骨盆炎症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都是极难治愈疾病。

  • 标签: 炎症部位 灌肠剂 抗炎药物 克罗恩病 炎症疾病 缓释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最佳时间。方法选择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90例肝衰竭患者,其中男性163例,女性27例;年龄13-81岁,平均年龄47.7岁。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5组,即1-7d组、8-14d组、15-21d组、22-28d组、大于28d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留置1-7d组46例患者,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率为23.9%;8-14d组56例患者,不良反应19例,不良反应率为33.9%;15-21d组25例患者,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率为44.0%;22-28d组41例患者,不良反应18例,不良反应率为43.9%;大于28d组22例患者,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率为54.5%。渗血不良反应发生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与留置时间相关,随着留置时间延长并发症呈增加趋势,留管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4d,是否延长留置时间取决于临床工作中患者实际情况。渗血不良反应发生与留置时间无关。

  • 标签: 人工肝 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时间 血液净化
  • 简介:目的建立处方残余药量审核系统,配合医生监控处方药用量,对门诊处方整包装药品残余药量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法资料来源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门诊联网医生工作站。采集门诊糖尿病专科医生在2012年7月286例患者服务医保联网数据,其中男性189例,女性97例;平均年龄52岁。分析糖尿病治疗药物残余药量发生规律,设计处方残余药量审核系统。采集某个医生2012年7月~8月对231例糖尿病门诊特殊病患者开药信息化控制残余药节省统计。结果1例患者2个月购买30R芯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伏格列波糖片和甲钴胺片4次,共计购买了12盒,残余3.6盒,费用多花240.84元。排除整包装不拆分情况,患者多购买了3盒药,费用为200.7元。286例患者残余药金额高达6万余元。使用该系统后门诊糖尿病专科医生2012年7月~8月治疗231例患者,在保证患者治疗前提下,共少开了3万余元糖尿病药品;糖尿病门诊特殊病患者使用该系统后,大大降低了门诊患者购药数量。结论处方残余药审核系统运行,降低了门诊医生药品比例,使医院合理用药更趋于科学、完善,大大减少了医院医疗资源浪费,同时节省了患者治病费用。

  • 标签: 处方残余药量审核系统 残余药量 合理用药 监控
  • 简介:1972年Mtras博士采用冷沉淀技术,提取出高浓度的人纤维蛋白原在粘合和止血实验中获得了成功。80年代欧洲首先开发出由人血提取此类商品,制成可吸收性生物止血胶。90年代初期我国科技人员将这一产品应用到临床。它将取代创伤后针线缝和过程和生物蛋白胶,减少愈合后疤痕。

  • 标签: 生物蛋白胶 防止脏器粘连功效 止血胶 合理使用
  • 简介:据Lancet2012年4月7日[379(9823):1273]报道,基础医学不只被忽视,而且正在被有条理地侵蚀。对基础医学边缘化作用将会在未来20年对临床治疗起到破坏作用,关于疾病健康基础知识基础也将会被破坏,应用研究平台也会萎缩。目前对发现科学短视,在将来某一天,病人护理也将得不到保障。

  • 标签: 基础医学 灾难 LANCET 临床治疗 基础知识 发现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棘间融合装置联合椎体间融合时对下腰椎稳定性影响。方法在健康成年男性L4-5节段CT扫描图像基础上,利用软件Simpleware4.2、GeomagicStudi010.0及Abaqusl0.0建立L4-5有限元模型(INTACT)。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UPS)、双侧椎弓根螺钉/钛棒固定联合椎间融合(BPS)和棘间融合装置固定联合椎间融合(ISF)三种手术模型。对各模型实加500N预载荷同时以2N.m为间隔,自2N.m开始逐级累加至最大10N.m,观测其应力分布、相邻节段角位移。结果各工况下三种手术组角位移(ROM)均较INTACT组明显减小,减小程度BPS最高,而ISF除右侧弯方向上均高于UPS;三种手术组范氏应力云图显示,BPS组与ISF组相似,UPS组存在较高应力集中,范式应力峰值无论在椎间融合器还是在内固定器械上由大到小依次均为:UPS〉ISF〉BPS。结论ISF联合椎间融合能够为下腰椎脊柱重建提供适度且足够稳定性,因而可以为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一种新内固定选择。

  • 标签: 下腰椎 棘突间融合装置 椎弓根螺钉 稳定性 有限元
  • 简介:观察分析石榴皮提物对大鼠离体结肠段运动作用及其途径。大鼠实验前禁食24h,颈椎脱臼法处死,立即取靠近起始部结肠段1.5cm,浸在37℃恒温台氏液内。动物因给药不同(0.1,1.0,1.5,2.0,2.5mg/mL石榴皮提物,乙酰胆碱(ACh),ACh与1.0mg/mL石榴皮提物混合液)被分成7个组。观察给药前、后10min大鼠离体结肠段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变化。1.0、1.5、2.0mg/mL石榴皮提物溶液对结肠段收缩频率较给药前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呈一定量-效正相关关系(P〈0.05);1.0、2.0mg/mL石榴皮提物溶液对结肠段收缩幅度较给药前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2.5mg/mL石榴皮提物溶液引起结肠段收缩频率(1.30±0.03次/min)较给药前(0.86±0.01次/min)有明显加强作用(P〈0.05),但对幅度作用不明显(P〈0.05);1.0mg/mL石榴皮提物与ACh混合液引起结肠段收缩幅度与给药前比较,抑制率为71.00%,乙酰胆碱抑制率为-48.6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1.0~2.0mg/mL石榴皮提物对离体大鼠结肠段收缩幅度、频率均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ACh及其活动通路实现

  • 标签: 石榴皮水提物 结肠运动 大鼠 收缩频率 收缩幅度
  • 简介:目的观察羊体外循环模型中肺损伤存在,探讨体外循环下肺损伤与通道蛋白1(AQP-1)基因表达之间关系。方法健康成年羊1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30kg,羊龄8个月。分为脂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通过建立低温体外循环模型,停跳90min,复跳6h,分别比较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普通病理组织和超微病理组织各自特点,测定AQP-1mRNA表达。结果利用体外循环前指标作为自身对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之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中心静脉压在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再灌注至平稳时分别为(5.86±1.12)kPa、(6.52±1.33)kPa、(6.36±1.04)kPa],肺干质量/肺湿质量比值(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0.232±0.025、0.224±0.021、0.187±0.022、0.153±0.018、0.134±0.023)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P〈0.001),血浆总渗透压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P〈0.01)。病理组织证实,复跳之后3-6h可以见到明显肺间质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内AQP-1mRNA表达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100.0、98.1±24.4、80.2±20.3、78.1±17.7、55.3±16.4),在复跳后3h与6h分别降至术前水平77.8%和54.6%(P〈0.01)。结论体外循环造成肺损伤在心脏复跳后3-6h内表现严重,同时AQP-1表达下降,存在肺血管内皮损伤。

  • 标签: 体外循环 肺损伤 水通道蛋白1(AQP-1)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交替使用不同干扰素Q(IFN—α)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2例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6岁。将纳入试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交替组和对照组.交替组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照组给予单一IFN-α亚型,500万单位/次,疗程9个月.停药后观察3个月。观察其临床抗病毒疗效。结果交替组中18例(56.3%)HBeAg阴转,20例(62.5%)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对照组中9例(30%)HBeAg阴转,11例(36.7%)患者HBV—DNA阴转。两组比较,交替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HBV抗病毒效果优于单一使用IFN—α。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