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5月三台县人民医院ICU所有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细菌356株,其中G+菌86株(24.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40.63%,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G-菌270株(75.84%),前四位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结论:ICU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严重。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侵入呼吸系统后,会导致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受到损伤,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能破坏粘膜层人侵深部,引发广泛肺炎。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已经成为婴幼儿、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现对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共纳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54 例,均为本院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根据不同检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 27 例,对照组检测方法为快速血清学,研究组检测方法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两组阳性检出率、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及 总蛋白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低钾、低钙等血生化指标检出率与对照组行比较,后组均比前组低,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快速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后者效果更佳,可进一步提高检测阳性率,减少误诊、漏诊,更有利于开展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小儿肺炎出现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并且就实际情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探究有效措施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10-2019.10 这一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 74 例肺炎病儿,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在进行免疫学分析之后患有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为 F 组, Y 组是非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儿 有 32 例,根据并而身体状态进行详细检查并且就 支原体肺炎病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 结果: 分析本次所选病儿血清的实际情况 F 组病儿作为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儿, lgM 和 C3 数据明显高于 Y 组, 病儿血清的 lgG 数据差异不大, 单纯西药治疗的 O 组病儿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 Q 组病儿治疗之后有效的分别为 18 例和 20 例分别占各组人数的 85.71% 和 95.24%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 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儿患病之后自身免疫系统存在一定损伤,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 比 常规治疗方法效果好值得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实验室检验联合诊断的效果,为临床检验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66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开展血常规、尿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法、痰培养以及楽冷凝集试验,对检验阳性结果进行统计观察。 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出的肺炎支原体 -IgM 阳性率为 33.33% ( 22/66 ),痰培养的肺炎支原体 -IgM 阳性率为 21.21% ( 14/66), 可检出其他菌,提示小儿肺炎支原体为复合型。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 C- 反应蛋白与血小板水平升高,多数白细胞正常,少数病例升高,特异性较低;冷凝集试验结果呈阳性者 62.12% ( 41/66 ),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尿常规检查正常者 77.27% ( 51/66 ),不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应用酶联免疫检测,辅以痰培养、血常规、冷凝集试验,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简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冒”是一个极其普遍的词汇。每当身体稍有不适,我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己“感冒”了。然而,感冒真的是那么简单吗?在我们平常所说的感冒背后,隐藏着哪些病原体的侵袭?流感与支原体感染,这两种看似相似的疾病,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关于“感冒”的深入思考,重新认识这两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