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滤波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对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均应用西门子64排CT行胸部CT平扫。分别用ASIR、FBP两种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重建层厚1mm,层间距0.5mm。测量记录信噪比(SNR)、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对肺窗和纵隔窗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重建算法的定性定量参数。结果 两组图像的噪声值分别是35.6±14.5,52.5±18.6,与FBP组比较,ASIR组噪声降低了31.4%,ASIR组的SNR和CNR明显高于FBP组(P<0.05)。且ASIR组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较FB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FBP重建算法相比,ASIR可明显降低图像的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疗图像信息的安全管理与隐私保护在现代医疗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影像科室医疗图像信息的安全管理与隐私保护策略,并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主要论点围绕着如何确保医疗图像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展开,包括技术措施、管理策略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 标签: 医疗图像信息 安全管理 隐私保护 技术措施 法律法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当管电流设定为17mAs时,其他参数变量设置对胸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胸部CT检查的志愿者160名,将管电流设定为17mAs,根据不同管电压(100kv、120kv)和曝光控制设定(自动曝光控制、固定管电流扫描)分为4组,分别进行成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比较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4组的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自动曝光控制条件相同情况下,100kv、120kv管电压均可产生较高质量图像(P<0.05),120kv、自动曝光控制扫描组的有效剂量最高,100kv、固定管电流扫描组的有效剂量最低,而100kv、自动曝光控制组和120kv、固定管电流扫描组有效剂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 管电流设定为17mAs时,采用100kv、自动曝光控制扫描方式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胸部CT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冠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在我院进行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采用的碘对比剂浓度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30例/组。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其中对照组采用350mg I/L碘浓度对比剂检查,实验组采用320mg I/L碘浓度对比剂检查。结果:除矫正后冠状血管密度值外,实验组及对照组图像质量相关指标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同样的注射方案下,320mg I/L碘浓度对比剂及350mg I/L碘浓度对比剂的冠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基本无差异,低密度对比剂矫正后冠状血管密度值相对较高。

  • 标签: 对比剂 冠脉CT血管造影 碘浓度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和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和微柱凝胶进行配血,对比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血时间凝聚胺比微柱凝胶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血场合;凝聚胺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血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 标签: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阳性结果 配血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和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和微柱凝胶进行配血,对比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血时间凝聚胺比微柱凝胶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血场合;凝聚胺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血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 标签: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阳性结果 配血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抗 -HIV 测定中采用金标和酶联免疫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0 月~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924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均于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 5mL 血液,采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来执行,分别采用酶联免疫以及金标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 金标和酶联免疫确诊血样的阳性率分别是 1.30 %、 0.65 %,采用免疫印迹确诊的阳性例数为 11 例,阳性率为 1.19 %( 11/924 )。 结论: 酶联免疫与金标在抗 -HIV 检测中均有一定的测定效果,金标快捷、方便、可行性高,临床上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金标法 抗 -HIV 测定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希森美康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升高的标本,用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比较两者的符合性。方法:选取 95例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分类结果大于 10%的标本,瑞姬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5例标本的单核细胞镜检比例与仪器计数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器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对于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大于 10%的标本必须结合显微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 ] 单核细胞 瑞姬氏染色 显微镜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医学影像技术在癌症筛查领域的创新发展,特别聚焦于CT图像处理与自动化分析的应用与性能评估。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癌症筛查的紧迫性逐渐凸显,而传统方法的主观性和耗时问题促使对更为准确和高效的策略的需求。文章首先追溯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数字化医疗时代为癌症筛查带来了新的机遇。重点关注了CT图像处理与自动化分析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智能处理,为癌症早期检测提供有力支持。文章详述了该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具体应用,展示了其在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卓越表现。

  • 标签: CT图像处理,自动化分析,癌症筛查,性能评估,早期检测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我国公立医院使用病理档案相关信息数据的不断增加,病理档案的数字化使用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对医院病理档案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本篇文章通过对医院病理档案相关信息的使用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的探讨,对医院病理档案附属相关信息的使用数字化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总结,并对目前病理档案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 标签: 病理档案 数字化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与手工检测的检验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尿液检测的100例患者,对抽取100例患者均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实验组)和手工检测(观察组),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球蛋白水平低于观察组,检验时间短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 手工检测法 尿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中,区域穿刺与绳梯式穿刺对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纳入40例血液透析患者(收治时间:2022年5月-2022年9月)为观察对象;按时组间均衡匹配法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传统组(n=20,行区域穿刺),1组为研究组(n=20,行绳梯式穿刺);观察、比较2组穿刺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传统组,研究组在穿刺后渗血、疼痛、皮下血肿三项指标方面显著更优,在穿刺5个月后血管瘤、内瘘闭塞、血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较低(P

  • 标签: 血液透析 区域穿刺法 绳梯式穿刺法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旋转提拉吸引管吸引与固定吸引管吸引两种口腔冲洗方法的比较结果。方法:取 95 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行固定吸引管口腔冲洗,研究组行旋转提拉式吸引,对比应用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05 );且研究组清洁度及舒适度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 通过旋转提拉式吸引进行口腔冲洗,可有效提升口腔冲洗清洁度及舒适度。

  • 标签: 旋转提拉式 固定吸引管吸引法 口腔冲洗 清洁度 舒适度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旋转提拉吸引管吸引与固定吸引管吸引两种口腔冲洗方法的比较结果。方法:取 95 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行固定吸引管口腔冲洗,研究组行旋转提拉式吸引,对比应用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05 );且研究组清洁度及舒适度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 通过旋转提拉式吸引进行口腔冲洗,可有效提升口腔冲洗清洁度及舒适度。

  • 标签: 旋转提拉式 固定吸引管吸引法 口腔冲洗 清洁度 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