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确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并需要开展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 5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根据患儿治疗期间症状时间统计,观察组 28名患儿中,发热时间 (2.1±0.6)d,昏迷时间( 1.9±1.1)d;对照组 28名患儿中,发热时间 (6.4±1.3)d,昏迷时间( 4.2±1.3)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治愈有效率上看,观察组 28名患儿中,治愈的患儿 21名,有效的 5名,无效的 2名,治愈有效率为 92.8%;对照组 28名患儿中,治愈的患儿 14名,有效的 6名,无效的 8名,治愈有效率为 71.4%,观察组的治愈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更佳。结论:采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病情,治愈有效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确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并需要开展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 5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根据患儿治疗期间症状时间统计,观察组 28名患儿中,发热时间 (2.1±0.6)d,昏迷时间( 1.9±1.1)d;对照组 28名患儿中,发热时间 (6.4±1.3)d,昏迷时间( 4.2±1.3)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治愈有效率上看,观察组 28名患儿中,治愈的患儿 21名,有效的 5名,无效的 2名,治愈有效率为 92.8%;对照组 28名患儿中,治愈的患儿 14名,有效的 6名,无效的 8名,治愈有效率为 71.4%,观察组的治愈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更佳。结论:采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病情,治愈有效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在急性脊髓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5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 25例,对照组采取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排尿恢复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急性脊髓炎采取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感觉、排尿及自行行走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展开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各 42例的参考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与单独甲泼尼龙治疗和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 P>0.05;接受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122.5±12.7) *109/L显著高于接受单独甲泼尼龙治疗的参考组患者的( 71.6±7.5) *109/L, P<0.05, 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2.9%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 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P>0.05;且各种不良反应均处于可控范围。结论: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过程中,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控制状况,临床上可广泛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吞咽障碍病例,双盲法纳入研究组与基础组(n=39)。基础组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球囊扩张术,比较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能力均得到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的咽通过时长、VFSS评分改善效果更加理想,与基础组指标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例的症状好转率是97.44%,基础组病例的症状好转率是82.05%,研究组病例的症状好转率相对较高(P<0.05)。研究组1例出现并发症,基础组8例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出现数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可快速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症状,临床治疗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孕妇的积极影响。方法: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共计收治 300例妊娠引产产妇,参考数学随机方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两组产妇各有 150例,且产妇均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其中的对照组产妇辅以常规护理,而试验组产妇则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引产效果、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孕妇第一产程、总产程用时均要短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孕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 Apgar评分更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对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孕妇的护理上采取优质护理方法,不仅能缩短产妇总产程,而且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 Apgar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分 析 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的应用效果 。 方法:于 201 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 ,选取待分娩的 初产妇 60 例, 予以对照研究, 随机分 2 组,各 30 例 。 控制组应用常规助产护理,基于此试验组应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比较两个组别产后 2h 出血量、各产程时间及总满意率。 结果:两个组别 产后 2h 出血量、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总满意率等对比发现试验组更优( P<0.05 ),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的应用效果 显著,即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产妇普遍满意,值得推广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初产妇护理中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实施效果,促进临床护理工作服务水平的提升。方法:将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间在我院妇产科选择自然分娩的 100例初产妇定为观察对象,科学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加强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管理。通过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总产程、自然分娩成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判断不同助产模式的实际推广价值。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初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模式的推广价值远远超过常规助产护理,必须引起护理人员、产妇及家属们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总结护理经验,不断提升助产服务水平,赢得了产妇、家属的充分信任,也更利于诊疗工作效果的优化,期待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可持续的发展。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子宫颈双球囊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接治的 6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的孕妇为研究组, 将同期收治的60例孕足月第一胎要求顺产的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使用双球囊放置术,观察两组孕妇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孕妇通过治疗后,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孕妇引产时间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采用双球囊用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治疗方法均值得在临床上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的几率,减少其产后并发症情况,对于母婴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指握力球预防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3 月 ICU 危重患者 4 0 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手腕约束, 2019 年 4 月 -7 月 ICU 危重患者 4 0 例为实验组,选取分指握力球进行手部约束,观察两组患者拔管风险与手腕约束皮肤损伤状况。 结果: 对照组拔管风险率 42.5% ,实验组拔管风险率 5% ,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 P < 0.05 )。对患者进行手腕约束处红肿和皮肤损伤比较时,对照组发生率 37.5% ,实验组发生率 2.5% ,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分指握力球的使用,具有较为理想约束效果,可以预防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具有较高舒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35例行鼓膜置管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咽鼓管功能、病情改善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ETDQ-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可促进咽鼓管功能及病情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