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半枝莲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总结半枝莲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半枝莲诱导肿瘤凋亡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 标签: 半枝莲 细胞凋亡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中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中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对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70 只,随机分为N组(N)、C组(C)、C组(G),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情况、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细胞凋亡情况、 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G组大鼠的存活率明显高于C组;C组大鼠血清 肝功能水平显著高于N大鼠,而G组大鼠肝功能水平较C组降低;G组大鼠肠凋亡较C组减轻;C组大鼠肝组织中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较N组升高,C组肝组织中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低于C组。 结论:Gln可以提高肝硬化大鼠模型的生存率,改善其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Caspase-3途径来实现的。

  • 标签: 肝硬化 大鼠 谷氨酰胺 肝细胞 线粒体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搜集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纳入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予以信迪利单抗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本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项比对(t值=23.239;6.850;14.583;3.030;P<0.05)。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信迪利单抗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3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另取同阶段健康体检人员35例纳入对照组;检测IL-1β、IL-33水平,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射血分数(LVEF),分析IL-1β、IL-33、NLR与心脏结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IL-1β、NLR、LA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IL-33、LVEF比较(P>0.05);NLR与LAD为正相关。结论:与窦性心律者相比,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L-1β、IL-33、NLR水平明显升高,同时NLR与LAD呈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判定房颤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3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背景:以往研究已经证实,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ces, DBM)是骨修复重建一种很好的选择。然而,DBMs有限的骨诱导能力不足以更好地修复骨缺损。成骨细胞(Osteoblasts, OBs)是骨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在新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OB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是骨形成的主要成分之一。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将DBM与OB的ECM相结合,以构建可用于骨重建的新型支架材料。方法:本研究将OBs在DBMs的表面上培养10天后制备OBs-ECM-DBMs(OEDBMs)。评估了一系列材料特征,例如OB和ECM的残留,OEDBMs的细胞毒性和骨诱导能力。结果:在OEDBMs中观察到较低的细胞残留和较低的DNA含量。与DBM相比,OEDBM具有更多的骨组织有机基质蛋白,如骨钙蛋白,骨桥蛋白和胶原蛋白I。当在两种材料上培养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都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与DBMs组相比,OEDBMs组中rBMSCs的成骨基因明显上调。结论:上述结果表明OEDBMs用于骨组织工程中,具有很好的使用前景。

  • 标签: 细胞外基质,骨诱导性,去矿质骨基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发病48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微量泵入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CRP、IL-6、IL-8水平、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轻症胰腺炎重症化发生情况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类细胞因子水平、APACHE II、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IRS、MODS、轻症胰腺炎重症化发生率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在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降低SIRS、MODS、轻症胰腺炎重症化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艾司洛尔 急性胰腺炎 细胞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H2O2诱导正常肺上皮细胞损伤及激活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的修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用H2O2处理Beas-2b 细胞,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和存活率;收集H2O2处理后少部分存活细胞进行再培养,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EMT标志蛋白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量,及上游PTEN-IL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量。结果 H2O2显著降低了Beas-2B细胞克隆形成(p

  • 标签: 人正常肺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过氧化氢 病理性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术前诱导化疗中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价值。方法: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晚期OSCC行术前诱导化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手术干预,观察组于术前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TPF)干预。对比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²=53.202,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诱导化疗后发现不良反应以Ⅰ级和Ⅱ级居多,未对患者机体产生严重影响。结论:术前采用以多西他赛、顺铂和5-氟尿嘧啶为主的诱导化疗干预方案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细胞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虽受药物毒副作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但基本处于Ⅰ级和Ⅱ级,可自行缓解。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术前诱导化疗 多西他赛 顺铂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入院进行乳腺癌化疗的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化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化疗治疗一周之后增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仅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检查结果,判断其临床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检测结果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进一步治疗,能够有效起到抑制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乳腺癌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麻醉诱导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的是异丙酚麻醉诱导和七氟醚麻醉诱导,最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插管后3min和5min的平均动脉压是78.46±0.74和86.14±0.17,心率分别是80.25±0.78和77.14±0.18,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几率是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是16.7%。结论:针对手术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形式,其可行性高,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麻醉状态平稳,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麻醉诱导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表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7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以及同时期来本院接受体检的72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均为其进行Blys水平检验,并统计患儿感染发生率及Blys与感染发生相关性。结果:ITP患儿组发生医院感染6例,感染率为8.33%。对比临床检验结果可见,A组患儿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我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收治时间2021年5月-2022年8月,对照组患者采取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的BUT、SIt、FL值,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BUT、SIt值,均大于对照组,FL值小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泪液分泌情况,改善角膜。

  • 标签: 重组 牛碱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滴眼液 玻璃酸钠滴眼液 干眼症 疗效 研究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激光治疗痤疮瘢痕对基底深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痤疮瘢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取激光治疗。对照组加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组加用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痤疮基底深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皮损处基底深度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激光治疗痤疮瘢痕,可改善基底深度。

  • 标签: []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激光 痤疮瘢痕 基底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无托槽隐性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同时分析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中选取72例,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均衡的两组,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将固定矫治器给予对照组,对比组间疗效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组间疗效对比(P=0.041),组间炎性细胞因子对比(P=0.000,0.000,0.000,0.000)。结论: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时选择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疗效确切,可借鉴。

  • 标签: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无托槽隐性矫治技术 机体炎性 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效果 患者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将曲尼司特应用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可应用价值与吸入用药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将该时段内80名我院中收入的、符合要求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分组方式采用计算机分组的形式。在完成患者的分组后,按照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40名患者。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为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为曲尼司特。结果:实验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2.50%)进行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的病情较为特殊,而在进行用药的选择时,为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理的用药。在针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实了将曲尼斯特与布地奈德配合应用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曲尼司特 布地奈德 支气管哮喘 疗效 临床症状消失天数 住院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