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为我院2019.4—2020.9接收的62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比对照组(87.1%)更高,麻醉后10min、麻醉后10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很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 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患者( n=60)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各 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治疗组予以经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用药剂量、镇痛维持时间及麻醉优良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用药剂量均低于参照组,而镇痛维持时间高于参照组;且患者麻醉优良率为 93.33%高于参照组的 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 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用药剂量,延长镇痛维持时间,提高麻醉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A组(32例,使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对照B组(32例,使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过程,采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缓解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中,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PNS)引导臂丛神经阻滞(BPB)对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双盲法对本院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78例进行分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PNS引导BPB对患者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超声联合PNS引导BPB对患者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应用超声联合PNS引导BPB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对提升患者麻醉镇痛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对其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时,将艾司氯胺酮与芬太尼处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及临床可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60例接受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芬太尼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则接受艾司氯胺酮进行麻醉,麻醉后研究人员评估麻醉效果,同时分析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麻醉后的麻醉效果明显更优,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麻醉效果,还能改善患者术后的恢复质量,降低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因此,艾司氯胺酮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麻醉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