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三铺灸治疗胃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14例胃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2012、2013年三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行铺灸治疗。将已制备姜泥饼覆盖穴区,再将一长条三角艾炷铺放在姜泥饼正上方,点燃三角艾炷上角开始施灸。先在上腹部皖穴区(以任脉为中线,区域涵盖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穴,以及足少阴'肾经腹通谷、阴都、石关、商曲穴)行2壮铺灸,再在背部胸脊穴区(位于背部,以督脉为中线,区域涵盖筋缩、中枢、脊中、悬枢穴,以及胸9-12段、腰1段夹脊穴)行2壮铺灸,完成1次治疗约需40min。每年治疗3次,共6次。全部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14例患者,近期临床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9%。结论:三天铺灸治疗胃寒型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 标签: 慢性胃炎 胃寒 三伏天 铺灸
  • 简介:本文从“骨度分寸”起源入手,从临床运用角度出发,分别辨析了腧穴定位“骨度分寸”“手指同身寸”、针身长度“毫针寸”以及针刺深度“刺法寸”4种“寸”之不同,要求针灸实践应知其意、明其理,灵活掌握、准确应用,从而提高针灸治病疗效,避免针刺意外发生。

  • 标签: 骨度分寸 手指同身寸 毫针寸 刺法寸
  • 简介:fMRI成像技术凭借其自身无创、实时监测等优势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于针刺中枢整合机制相关研究。随着静息状态大脑活动及默认网络问题发现,对基于传统block设计针刺相关研究提出了挑战。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来fMRI用于针刺穴位特异性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显著进展,及静息状态脑功能网络研究方法和进展,提出了将静息状态fMRI成像及大脑功能网络引入到针刺相关研究思考,以期探讨针刺对默认网络影响和调节,促进针刺机制研究发展,增强针灸理论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奠定基础。

  • 标签: 静息状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 简介:TheSuWen.TiaoJingLun(《素问·调经论》,PlainQuestions·TheoryofRegulatingMeridians)said,"Patientswithpaininbodyyetwithoutanyailmentaretreatedwithcontralateralshallowcollateralneedling;patientswithpainononesidewithailmentsontheothersidearetreatedwithcontralateraldeepcollateralneedling".Therefore,bothofthetwotherapiesareapplicabletopainsyndromes,and,forcontralateraldeep

  • 标签: 抵押 疼痛 电机系统 患者 针刺疗法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部分机制。方法:87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生长抑素 精氨酸加压素
  • 简介:OnNovember15,2015,theAwardCeremonyof'2015internationalphotocontestofTCMacupuncturemoxibustion'washeldinBeijing,ChinabyHeadquartersoftheWorldFederationofAcupuncturemoxibustionSocieties(WFAS),congratulatingthe5thanniversarycelebrationofsuccessfulapplicationforthelistofworldheritageof'TCMacupuncturemoxibustion'and'Worldacupuncture-moxibustionweek'seriesofactivitiesof

  • 标签: 针灸 中医 摄影 国际 世界遗产 学会
  • 简介:《内经》九针出现为后世针具及刺法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后世针灸临床并未真正实现九针应用。员利针为九针之一,本文以员利针为例,介绍陈立新先生遵《内经》,挖掘复原九针针具及诊治规律探索。详述基于《内经》员利针针形、针法及临床运用。

  • 标签: 九针 员利针 立新七针 复原 筋痹
  • 简介:目的:评估穴位组织特性(不同经络、组织、神经节段)对电针针感频率、强度及产生针感电流量影响。方法:电针针刺21名健康志愿者,根据穴位不同组织特性配成5组:足三里vs阳陵泉(ST36vsGB34,不同经络)、内关vs大陵(PC6vsPC7,不同组织)、足三里vs水道(ST36vsST28,不同神经节段)、关元vs中脘(CV4vsCV12,不同神经节段)、足三里vs关元(ST36vsCV4,不同组织、经络、神经节段)。电针频率为15Hz,电流量以受试者能忍受但不产生尖锐性疼痛为度,间断电针3次,通电时间共90s。记录酸感、麻木、胀满、沉重、麻刺、压感、钝痛、热感及冷感针感和产生针感电流量,比较配对穴位间各种针感发生频次、强度及电流量间差异。结果:各种针感频次在配对穴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针刺9种感觉,胀满、麻木和酸感最常见和最明显,沉重、压感和麻刺次之,钝痛、热感和冷感发生频次均较低;部分针感强度在配对穴位间存在差别,酸感、胀满、沉重感在ST36较ST28更强(均P〈0.05),胀满、麻木在ST36较CV4更明显(均P〈0.01),胀满在CV4较CV12更明显(P〈0.05);电针针刺电流量在配对穴位间相近(均P〉0.05)。结论:在产生针感电流量未见明显差异状态,电针针感次数与穴位不同组织间未见明显相关,穴位间针感强度差异可能与穴位位于不同神经节段相关。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同一穴位产生各针感频次及其强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 标签: 电针 针感 穴位研究 针感强度
  • 简介:目的:从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可量化方面切入,探寻这些因素与“得气”之间关系。方法:系统收集关于“得气”古文献以及近10年关于得气临床和基础研究相关文献。结果:(1)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得气量表应用为近10年最常用“得气”量化指标;(2)影响针灸“得气”因素很多,涉及个人生理状态、疾病性质、穴位解剖特点、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其中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因素对“得气”影响及机制不同。结论:(1)“得气”不等同于针感;(2)对隐性针感需要重新认识;(3)应重视施针者感;(4)需要重新定义和理解“得气”含义。

  • 标签: 得气 针感 不同针刺方法 不同针刺刺激量 针刺
  • 简介:目的:研究沉默痛经大鼠穴位局部Cx43表达对针刺效应影响和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大鼠镇痛机制。方法:利用己烯此酚造成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应用RNAi技术沉默穴位局部Cx43表达。将50只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模型组(己烯雌酚),针刺组(己烯雌酚+针刺),针刺+干扰组(己烯雌酚+针刺+pSilencer—Cx43-shRNA)和针刺+干扰对照组(己烯雌酚+针刺+pSilencer—Con—shRNA)。末次注射催产素后,观察痛经大鼠30min扭体数。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催产素(OTR)和加压素(VPR)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①干扰组穴位处Cx43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和干扰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②与模型组、干扰组比较,针刺组能显著延长痛经大鼠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数。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TR和VPR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干扰对照组OTR和VPR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干扰组之间OTR和VPRmRNA和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注射Cx43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有效地沉默了穴位Cx43表达,并显著地影响了针刺效应,表明Cx43可能与针刺疗效有密切关系。针刺通过调节子宫内膜OTR和VPR表达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

  • 标签: 针刺 原发性痛经 缝隙连接蛋白43 RNA干扰 催产素受体 加压素受体
  • 简介:头针是针刺、艾灸等刺激在头部分布经络腧穴,以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治疗方法。有的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有的是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刺激区进行针刺。其理论基础目前比较成熟有经络学说、大脑功能定位原理和全息生物学原理。笔者在临床上,或单用,或配合体针、灸法等,不仅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症,还可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以及皮质一内脏功能失调治疗,疗效显著。本文列举了尿失禁、失明、口水过多3个病案,运用头针同时配合体针和各种针刺手法有助于提高疗效。

  • 标签: 头针 头针疗法 针灸 临床 气血运行
  • 简介:干针是针灸一种,因此,干针从业人员必须遵守FDA和各州针灸管理委员会制定法律。针灸执业法律,包含了对执业人员基本针灸教育要求。本文旨在研究美国从事针灸三大类从业人员针灸教育和培训背景。研究显示,执照针灸师在申请执照之前,必须在美国教育部授权认证机构(如ACAOM)认证过学校或课程班里学习至少1905学时。西医医师,也就是西医针灸师,需要在美国医疗针灸董事局(ABMA)认可针灸培训机构中学习至少300学时,并有500例临床针灸治案记录,才能得到医疗针灸认可证书。而一些物理治疗师在周末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干针名义只接受20—30小时针灸培训,从而涉足针灸,这种针灸教育背景显然存在严重不足。为了公众安全起见,理疗师应该在教育部认可针灸学校或课程班接受正规针灸教育,然后才能从事针灸。

  • 标签: 针灸 干针 理疗 法律范畴 教育
  • 简介:近年来在西方崛起干针疗法,以其不用经络学说作指导(去经络化)为主要理由,宣称自己不是针灸(去针灸化),其操作者无须接受针灸师所需要必要训练。本文驳斥了这种错误认识。我们首先回顾海内外列次针灸热中“去经络化”现象不同内涵,在认可其对于推广针灸正面作用同时,明确指出“去经络化”不等同于“去针灸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灸定义,干针疗法与其他多种新针疗法一样,尽管具有“去经络化”特征,但都属于针灸范畴。干针不过是现代针灸一种形式,也就是激痛点针灸。这不仅是因为干针所刺激体表位置——激痛点本来就是针灸穴位一种,而且包括针具在内干针技术与传统针灸技术无异,此外,干针机制与针灸机制完全相同,干针现代理论发展及其应用都离不开针灸临床试验与实验研究。虽然干针对激痛点刺激研究成果也强化了现代针灸重视刺激反映点认识并丰富了相关经验,但干针与经络体系完全切割,使它失去了传承千年针灸理论与宝贵经验支撑,导致它目前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缺陷。

  • 标签: 干针 激痛点 针灸 去经络化 去针灸化
  • 作者: 龙旭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医师在线》2020年第10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620500
  • 简介:面瘫,又称面肌麻痹,是一种面部肌肉无法正常运动疾病,导致患者面部表情失常,给患者生活和社交带来困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面瘫康复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针灸在面瘫康复治疗方式。

  • 标签: 面瘫;针灸康复;治疗方式
  • 作者: 朱宏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 机构:四川省仁寿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 眉山620500
  • 简介:面肌痉挛是一种疾病,常常被称为“痉挛性斜视”,它是由于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收缩或痉挛引起,并会导致面部畸形或扭曲,这种疾病可能在某些情况会影响到普通面部表情,导致表情僵硬或异常。该病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目前研究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元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面肌痉挛重要因素之一,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异常,也可能会导致面肌痉挛,同时长期暴露在噪音、光线过强、荧光灯等外界环境刺激,会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起面肌痉挛,另外其也可能由生理因素、压力、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面肌痉挛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各种药物、物理疗法、针灸疗法等,以下是针对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探讨。

  • 标签: 针灸;面肌痉挛
  • 简介:传统时辰治疗最初出自《内经》,是以中国传统时期针灸治法为代表,以阴阳五行、日时干支、经络气血流注学说为基石,利用及时取穴到达治愈病症目的。一般分为子午流注纳甲法,子午流注纳子法,灵龟八法等,其特殊思维方式往往可以在诊断病情时获得独特效果,是中医学传统时期医术精髓。但这些年来,部分研究者也对传统时期针灸治疗使用价值进行了检验,从而证明了其临床效果。

  • 标签: 传统时间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简介:当今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现状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担忧,日本国针灸同行指出临床存在诸多弊端应引起同行业人士足够重视。应日方几点提问,提出了当前存在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些看法。所谓“辨证论治”是在临床“理、法、方、穴、术”科学有序具体运用得以体现。但要达到有效提高针灸疗效目的,需在临床技能、作用规律、适应病证、影响因素等诸方面多下功夫。

  • 标签: 辨证论治 针灸疗法刺法 配穴法 中医基础理论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脱氢表雄酮(DHEA)麻油溶液制作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Con)同期皮下注射麻油。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克罗米芬组(C)、克罗米芬+针刺组(C+A),其中M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各组均80日龄起进行干预5天。治疗结束后,各组部分大鼠断头处死,留取血清、子宫和子宫内膜标本。各组另部分大鼠与雄鼠交配,妊娠第8天处死,观察大鼠胚泡着床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C+A组大鼠血清E2水平较高,子宫内膜发育更好,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也更接近对照组(P〈0.01),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泡数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针刺能显著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状态,促进胚泡着床,可能通过调节血清E2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而实现。

  • 标签: 针刺 多囊卵巢综合征 克罗米芬 子宫内膜容受性
  • 简介:目的:观察欧洲人群对针刺不同反应,分析机体耐受性,为欧洲针灸临床干预时间频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68例2013年12月–2015年6月(MediQiAGDieZentrenfürTCM)瑞士原住居民第一次就诊患者相关资料,对针刺反应持续时间及性质进行归纳整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针刺反应65例(男28例,女37例),反应发生率38.69%,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针刺反应,乏力49例(男19例,女30例)、酸胀痛12例(男7例,女5例)、循经传导2例(男1例,女1例)、痉挛1例(男),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持续时间:男(13.00±12.51)h,女(32.81±25.59)h,经t检验,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反应发生率及性质与性别无关;发生针刺反应持续时间与性别密切相关,女性发生针刺反应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针刺 机体的反应性 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