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道菌即人类肠道微生物组(HumanGutMicrobiota,HGM)。含有超过1500种细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基因的100倍。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膳食、抗生素、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基因等。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将破坏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在人类肠道菌与个人健康之间的研究与探索,旨在为二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突破作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个人健康
  • 简介:阅读哲学、历史、文学等非专业书籍,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是学好中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中医成才。博览书,能开拓眼界,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启迪临床思维。读书需用心,尤其是经典著作,应该用研究的态度,深化理解,学到文字背后更深刻的内容,以启发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文化 科学 中医学 临床思维 象思维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居款冬花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形态性状观察、统计、分析,为款冬花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对16个款冬花居的8个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居款冬花的形态性状均有一定差异,其中单株蕾鲜重、单株花蕾数变异较大,采收期绿叶数、每粒蕾重变异较小;相关分析表明除蕾色外,株高、叶长、叶宽、绿叶数、单株蕾数、每粒蕾鲜重均与单株蕾鲜重(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其中单株花蕾数相关性最高,各性状间亦具有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6份款冬花种质资源可分为栽培和野生2类。结论:款冬花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的形态分化,在筛选高产种质时可优先考虑单株花蕾数指标。

  • 标签: 款冬花 形态变异 相关 回归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迪对大肠癌放疗后肠道菌作用。方法将病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艾迪治疗组)和对照组,选取肠道菌中最具代表性的细菌共4种进行培养计数,13天后观察腹泻次数,肠道菌(双岐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指标。结果13天后对照组中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前明显增多,双岐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治疗组中双岐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大肠癌放疗后肠道菌分布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由此,我们认为艾迪对大肠癌放疗后的菌群失调有一定疗效。

  • 标签: 艾迪 肠道菌群 大肠癌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QQ平台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入QQ平台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进入QQ平台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提供QQ平台,在经回复,提醒共享健康教育知识,定期组织内人员教育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5);出院1年后观察组因脑出血再入院6例(7.5%),明显低于对照组再入院20例(25%).结论:QQ平台有利于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再出血 QQ群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迁状态。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收集送检血液标本3975份,分离出病原菌354株,血培养阳性率为8.9%。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01株(56.8%),革兰阴性菌为153株(43.2%);②检出率排前五的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氧苄西林几乎完全耐药,暂时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和铜绿假单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耐药率均<9.68%。结论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多样,耐药率逐年上升,应重视对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监控,以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明确的指导。

  • 标签: 血培养 菌群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微信对出院初产妇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3 月 -12 月某 妇幼保健 院出院的 109 例 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观察 组( 55 例)和对照组( 54 例), 对照组初产妇采用常规出院随访方式,干预组采用微信对出院初产妇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比较分析两组初产妇母婴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微信对出院初产妇实施出院延续护理后,干预组初产妇母婴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应用微信对出院初产妇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可明显改善初产妇的母婴知识知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信群 初产妇 延续性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目的考察菝葜抗炎有效部位及其单体的抗氧化作用,探讨菝葜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反应体系、FRAP法分别测定菝葜有效部位及落新妇苷、花旗松素、槲皮素、芦丁、白藜芦醇、黄杞苷等6个单体成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建立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模型,孵育后检测药物对红细胞溶血抑制率和红细胞悬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菝葜有效部位及其6个单体成分均表现出抗氧化能力。在DPPH实验中,菝葜有效部位和花旗松素的清除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药物,IC_(50)分别为13.05mg/L、11.83mg/L,略弱于维生素C(VitC)(IC_(50)为6.93mg/L);在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中,菝葜有效部位及其6个单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但弱于VitC;在FRAP法中,槲皮素还原Fe^3+的能力最强(FRAP值(183.78±8.01)mmol/g),优于VitC(FRAP值(85.69±4.98)mmol/g),其次为花旗松素(FRAP值(56.73±6.25)mmol/g);在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菝葜有效部位、花旗松素、槲皮素及白藜芦醇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明显升高、红细胞悬液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菝葜抗炎有效部位及其6个单体均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并对红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菝葜抗炎效应与其抗氧化特性有关。

  • 标签: 菝葜 羟自由基 DPPH FRAP 抗氧化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