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蒙医辩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7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34 例患者,对照组 33 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抗激素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口服蒙药联合微波针刺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给予蒙医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与眼睑功能,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震颤宁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方法:以中药震颤宁和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患者40例,并与单用美多巴组20例相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85%,两组对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美多巴的药物副作用明显减轻(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5-羟吲哚乙酸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血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过氧化脂质(LPO)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可能通过抗氧化和影响中枢神经递质代谢,而具有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蒙医针刺疗法结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实验组采取蒙医针刺联合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改善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水平,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蒙医针刺联合微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改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温针灸联合面部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研究之中,以院内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门诊及会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对象,共计80例,随机电脑抽选下,对照组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共40例,研究组患者则联合面部闪罐法治疗共40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结局。结果: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面神经功能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接受温针灸联合面部闪罐法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积分,促进患者症状消失,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价值明确。
简介:[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0例患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眼眶痛和头痛,颅神经受累以Ⅲ、Ⅳ、Ⅴ1、Ⅵ多见,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第Ⅲ颅神经受累。其中9例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后症状全部缓解,1例经中医而未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病情也明显好转。[结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激素治疗的疗效确定,结合中医治疗对提高疗效有帮助。
简介: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人,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疗程7天。观察腹痛症状、血淀粉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记录第一次排气排便、开放饮食和住院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第3天腹痛评分和血淀粉酶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9)。治疗组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5、P=0.001)。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能够更快地缓解患者腹痛症状及降低血淀粉酶水平,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屈光参数变化的规律以及散瞳后的屈光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进行了解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眼科在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就诊的61例121眼青少年近视患儿,并根据睫状肌麻痹前后的检测数据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轻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观察两组青少年在睫状肌麻痹前后近视屈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了解两组青少年散瞳后的屈光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显示,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患儿,两组屈光度,和前房深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轻度近视组青少年的变化高于中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P>0.05,与睫状肌麻痹没有明显的相关性;AL/CR比值在中高度近视组高于低度近视组,与屈光度呈反比关系。结论青少年近视屈光度和前房深度在睫状肌麻痹下存在差异,轻度近视组受调节的影响更为明显;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在睫状肌麻痹下没有明显变化;近视屈光度是眼轴延长和角膜屈光力增加两种因素所致;AL/CR比值与屈光度呈反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