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ClinicalDataInthisgroup,totally17caseswereobserved,including10malesand7females,withtheagerangingfrom18to67yearsoldandwiththedurationfrom2daysto1year.

  • 标签:
  • 简介:对192例孕12~27周第一胎妊娠的妇女,随机采用非司酮+索前列醇组(A组)、索前列醇组(B组)、利凡诺组(C组)、水囊组(D组)进行引产,对各组引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成功率100%,B组90.3%,C组90.2%,D组89.58%,平均引产时间,A组优于其他3组(P<0.01),B组与D组相似而优于C组。分析认为,非司酮配伍索及单用索均可用于中妊引产,但前者引产时间更短,并发症也更少。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妊娠 引产
  • 简介:20g,银耳10g,雪梨1个,冰糖适量。将莲、银耳发开,洗净,雪梨去皮核,切片,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至莲熟透,汤浓时服食。清热润燥,化痰止咳,适用于燥热咳嗽及秋燥的食养。

  • 标签: 燥热咳嗽 银耳 清热润燥 化痰止咳 雪梨 适量
  • 简介:目的:观察非司酮配伍索前列腺醇术前处理过期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376例8w-16+6w过期流产的妇女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乙烯雌酚口服+手术,非司酮配伍索前列腺醇+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服药时间、宫颈软化松弛效果、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二次清宫的发生率等。结果:非司酮配伍索前列腺醇术前处理过期流产,术前服药时间短,宫颈软化松弛效果好,术中出血量少,不良反应、二次清宫的发生率低。结论:非司酮配伍索前列腺醇术前处理过期流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腺醇 过期流产
  • 简介:口袋(GueldenstaedtiamultifloraBge.)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应用光谱学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黑麦草内酯、烈香杜鹃素Ⅰ、木栓醇、木栓酮、4-烯-3-酮豆甾烷、A’-Neogammacer-22(29)-en-3β-ol,acetate和β-谷甾醇。7个化合物均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是该植物中的水溶性成分。

  • 标签: 米口袋 化学成分 水溶性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脱花煎联合非司酮及索前列醇对早期药流及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欲行药物流产的早期妊娠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非司酮及索前列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脱花煎。分别对比2组流产效果、尿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绒毛蜕膜组织坏死率、蜕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人数占比(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80.40%)。观察组尿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而绒毛蜕膜组织坏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蜕膜PCNA蛋白表达强阳性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而弱阳性人数占比(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17.6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以及体温升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脱花煎联合非司酮及索前列醇用于早期药流可显著提高流产成功率,且能有效缩短尿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降低蜕膜PCNA蛋白表达。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药物流产 脱花煎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司酮联合索前列醇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依沙吖啶进行引产,观察组则采用非司酮联合索前列醇进行引产,比较两组孕妇的引产情况。结果观察组48例孕妇流产成功者45例(93.75%),余者3例流产失败(6.25%),2例出现胎盘残留(4.17%),1例发生软产道裂伤(2.08%);对照组45例孕妇流产成功28例(62.22%),余者17例流产失败(37.78%),5例发生胎盘残留(11.11%),2例发生软产道裂伤(4.44%),观察组流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失败率、胎盘残留率及软产道裂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者采用非司酮联合索前列醇可获得更高的引产成功率,且胎盘残留、软产道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率也相对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瘢痕子宫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10的影响。方法:入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督胶囊,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均服药1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血清IL-17A、TGF-β1、IL-10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Th17及Th17/Treg显著降低(P<0.01),Treg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与各自组治疗前相比,IL-17A显著降低(P<0.01),TGF-β1、IL-10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TGF-β1与IL-10升高更加明显(P<0.01),IL-17A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可以明显降低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水平,降低血清IL-17A含量,而使血清TGF-β1、IL-10含量升高。

  • 标签: 补肾通督胶囊 类风湿性关节炎 TGF-Β1 IL-10 TGF-Β1 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