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强直脊柱炎(AS)病因复杂,病程漫长,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残废,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西医学对该病尚无特异性疗法。近年来,中医药对AS的治疗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优势日益突出,但是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中医对AS的概念尚不统一,缺乏规范的诊断分型,中医特色的临床调研还很少等。学会独立地运用中医学理论思考,不断发现并弥补这些缺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医诊治AS的水平。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药疗法 中医思考
  • 简介:通讯作者刘莹(1988-),女,本科,护士。摘要综述AS疼痛的特征、止痛方法和护理措施,为临床医疗护理干预、有效减轻AS患者的疼痛提供综合性参考。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疼痛 护理
  • 简介:强直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简称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临床以腰骶疼痛、脊柱僵直为主要表现,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感染和免疫因素等有关。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与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B27密切相关。HLA—B27阳性者患病率明显高於HLA—B27阴性者。该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炎症,滑膜炎亦不少见,以及晚期脊柱椎间盘纤维环钙化。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 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 椎间盘纤维环 慢性炎症 家族聚集性
  • 简介:阴阳学说与强直脊柱炎辨证关系密切,强直脊柱炎无论在发病年龄、患者性别以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均体现出与阴阳学说内容的相关性。从阴阳学说与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特点、阴阳学说与强直脊柱炎的辨证论治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阴阳学说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特点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长蛇灸是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一种有效外治方法。方法因其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为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不便,本文对长蛇灸治疗前、中、后三阶段的护理要点进行了详细总结。结果有效的提高长蛇灸的安全性及疗效。结论合理使用长蛇灸治疗强直脊柱炎的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长蛇灸 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薯蓣丸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严格入组60例符合国际公认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强直脊柱炎患者,用薯蓣丸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国际公认ASAS20、BASDAI50疗效评价标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采用BASDAI评分、BASFI评分,测量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抽血查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期系统客观评价薯蓣丸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BASDAI、BASFI评分。治疗前,患者对BASDAI、BASFI的评分较高,治疗后评分逐渐下降,治疗前后不同时间BASDAI、BASF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792,P=0.001;F=82.508,P=0.000)。2主要体征: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治疗前,患者枕墙距、指地距测量数据较高,schober试验的测量数据较低,治疗后枕墙距、指地距测量数据逐渐减小,schober试验的测量数据逐渐增加,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测量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871,P=0.000;F=38.303,P=0.000;F=8.629,P=0.010)。3实验室检查: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治疗前,患者CRP、ESR数据较高,治疗后CRP、ESR数据逐渐下降,治疗前后不同时间CRP、ESR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306,P=0.000;F=20.401,P=0.000)。4在治疗1个月时达到ASAS20的人数为34例(56.67%),治疗3个月时达到ASAS20的人数为43例(71.67%);治疗1个月时达到BASDAI50的人数为26例(43.33%),治疗3个月时达到BASDAI50的人数为35例(58.33%)。薯蓣丸能有效减轻缓解期A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3个月后可明显改善AS患者的BASDAI、BASFI、脊柱疼痛分数、功能指数、炎症分数等疗效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薯蓣丸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提升了用药的安全

  • 标签: 薯蓣丸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73例、针灸推拿科门诊病人,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3个月后将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对比。结果:经治疗有效患者7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治疗后较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脊柱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针灸 风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对强直脊柱炎患者康复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收治的74例罹患强直脊柱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身体机能恢复两方面来进行衡量,将护理周期结束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对比两个小组的心理健康状态,身体机能恢复情况,整体护理组的数据表现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两个小组在数据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强直脊柱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基于对照形式开展,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收治强直脊柱炎患者64例为对象,采用病例尾号单双数排序法均分为两组,将单数纳入对照组(n=32)、双数纳入观察组(n=3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在干预后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BASF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强直脊柱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的改善疼痛症状、恢复脊柱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个性化护理 疼痛 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影响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强直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扶他林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脊柱背痛评分、夜间疼痛评分、脊柱活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脊柱疼痛与夜间疼痛减轻,Schober实验与胸廓活动度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脊柱疼痛与夜间疼痛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热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脊柱运动功能与疼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扶他林片。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内热针疗法 疼痛 脊柱活动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强直脊柱炎(AS)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中药外贴双侧华佗夹脊穴的干预作用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8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和双侧华佗夹脊穴激光点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贴双侧华佗夹脊穴。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的水平;分析HLA—B27阳性和阴性的AS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水平和中药外贴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AS患者血液微炎症状态指标CRP、IL-6、IL-8、TNF—α的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且HLA—B27阳性患者血液微炎症状态指标水平较HLA—B27阴性显著为高(P〈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IL-8、TNF-α的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血液存在高水平的CRP、IL-6、IL-8、TNF-α;HLA—B27阳性患者炎症病理损伤程度要大于HLA—B27阴性患者;中药外贴法能消除AS患者炎性因子IL-6、IL-8、TNF—α的刺激,抑制CRP的释放,从而改善其微炎症状态。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微炎症状态 华佗夹脊穴 外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对强直脊柱炎病人护理效果影响。 方法:抽取2016年10月-2018年11月在本院诊断为强直脊柱炎的住院患者40例,把这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后持续观察60天,从患者的疼痛等级,发僵时间,自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的疼痛等级,发僵时间,自理能力,观察组各项数据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强直脊柱炎患者实施临床治疗中,给予分阶段延续性护理,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令患者满意。

  • 标签: 分阶段延续性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效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