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治疗中采取"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及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配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CO_2、TCO_2、BE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O_2、THb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27/34)(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慢阻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伏贴组、三伏贴+隔姜灸组、隔姜灸组,每组各60例,分别于2016年初伏(2016年7月17日)、中伏(2016年7月27日)、末伏(2016年8月16日)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疗效、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并在治疗后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及远期随访,三伏贴+隔姜灸组疗效明显优于三伏贴组、隔姜灸组(均P<0.05),三伏贴组和隔姜灸组的疗效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的症状积分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RQLQ)均降低(均P<0.05),但三伏贴+隔姜灸组较三伏贴组、隔姜灸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三伏贴组和隔姜灸组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时三伏贴组和隔姜灸组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和隔姜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有确切疗效,安全性良好,两者联合作用更明显;单独使用三伏贴较单独使用隔姜灸对于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更好。
简介: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80例西医诊断为稳定期COPD且综合评估分组为D组,中医辨证为肺脾两虚并伴有肾阳虚证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50/250μg2次/d吸入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三伏天"加用穴位贴敷及穴位注射治疗,连续治疗2年。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急性加重的次数、CAT评分、肺功能(FEV1、FEV1/pre、FVC、FVC/pre、FEV1/FVC)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等。结果:(1)临床症状:治疗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证候疗效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急性加重次数:治疗组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CAT评分:治疗组治疗后CAT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C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A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肺功能: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EV1、FEV1/pre、FVC、FVC/pre、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pre、FVC、FVC/pre、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组治疗后外�
简介:目的:观察基于“温阳抗寒法”和“穴位疗法”的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71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冬病夏治穴位疗法(“温阳抗寒敷贴方”敷贴大椎穴和天突穴+“喘可治”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l)、FEVl%、FEVl/FVC的变化情况。结器: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IC、VC、FVC、FEV}、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IC较治疗前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者的VC、FVC、FEV1、FEV1%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FEV1/FVC值较治疗前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VC、FVC、FEV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则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同期比较,其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温阳抗寒法”和“穴位疗法”的冬病夏治特色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止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简介:目的:通过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化疗干预,评价穴位贴敷疗法在初治肺结核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协同作用、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异烟肼联合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常规化疗,观察组在西药化疗基础上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强化期)。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检测外周血CD4+T及CD8+T细胞绝对数改变,记录外敷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绝对数均显著增加、CD8+T细胞绝对数显著减低(P<0.05),且观察组的改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皮肤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西药化疗可有效改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细胞免疫状态,且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自制“颈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贴敷)165例、单纯针刺对照组165例进行临床观察,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160例,有效率为906%,对照组161例,有效率为708%,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制“颈痛贴膏”穴位贴敷能明显提高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比较古籍中风温病与冬温病辨治规律的异同。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方法,对温病古籍中两种疾病的病因、病位、方药、治法等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果:风温以风邪、温热、伏邪、误治等病因为主;病位多在肺;证候包括肺卫证、气分证、营血分证;其治法以清热解表宣肺为主,清法中孕有滋阴;川芎-羌活、石膏-葛根、薄荷-连翘等配伍具有风温治疗特色;葳蕤汤为治疗风温常用方。冬温发病以素体亏虚为基,又遇非时之气;病位多在里;证候包括肺热里证、营血分证、邪入肝肾证;治疗以清里热为主,阳旦汤及其加减方是治疗冬温的要方。结论:温病古籍中风温与冬温的辨治规律虽存在相同之处,但冬温病位较风温偏于里,偏于阴经;风温治疗以轻清宣解为主,冬温则以清里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