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遵循其是否怀孕分甲组、乙组,每组73例。甲组为怀孕女性,乙组为未怀孕女性。所有女性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价甲乙两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情况,总结甲组不同年龄孕妇D短PR间期发生情况、不同孕周孕妇的短PR间期发生情况及不同孕周孕妇的PR间期值。结果乙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低于甲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同13~24周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13~24周孕妇PR间期发生率均小于超过24周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健康非孕期女性相比,孕期女性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较高,并且同妊娠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妊娠时间越长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就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0~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我们将在2014年间选取本社区的510例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方法获得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数量,并对其生活家庭等方面进行调查,获得影响肥胖的主要因素。结果510例调查对象共出现50例肥胖情况,肥胖率为9.80%,其中以中度占52%、轻度占30%、重度占18%;影响肥胖因素中饮食因素为引起的主要因素占76%,后依次是运动休息因素占52%,家庭因素占38%,父母因素占22%。结论引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为饮食因素,需引起我们尤其是家长的重视,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小儿单纯性的肥胖情况,提高小儿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规范健康管理服务对0-6岁儿童成长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0名0-6岁的儿童进行研究,汇总整理儿童的健康档案,涉及儿童的个人信息、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等,随后统计分析数据,了解实施规范健康管理服务前后儿童疫苗接种、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结果 实施规范健康管理服务后,儿童疫苗接种率及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明显增加,P<0.05。结论 对于0-6岁的儿童而言,建议加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由此可以促使儿童更好地成长发育,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同时能及时发现儿童出现的健康问题,能第一时间进行干预,落实相关的服务工作,现实价值良好,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中国研制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于2013年注册,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用于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相关疾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儿童需要在3至4个月内接种DTaP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父母可以同时给儿童接种两次疫苗,减少门诊次数。免疫程序决定,在实际接种过程中,父母还将同时接种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bOPV)或脊髓灰质炎疫苗(IPV)。但是,疫苗说明书没有提到这种疫苗与儿童疫苗接种计划疫苗或其他儿童疫苗一起使用的安全性。随着疫苗种类的增加,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越来越与社会和家长相关,同时接种疫苗和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对0-6岁小儿丹佛智能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整理2022年9月-2023年10月3914名0-6岁体检儿童资料,均接受小儿丹佛智能筛查,分析检查结果,并对智能发育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智能筛查结果显示异常192例、可疑73例,发生率6.77%,其中精细动作-适应性0.41%,语言3.99%、大动作2.37%。阳性儿童家长带养方式、回应性照顾、动手机会、绘本认知均显著低于阴性儿童,P<0.05。结论:对体检0-6岁小儿进行丹佛智能筛查发现存在语言、社交、发育偏低的情况,对智能发育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疾病检出率。方法 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为其实施DR与螺旋CT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经螺旋CT检查,其疾病检出率为98.00%,高于DR检查的疾病检出率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R危机理论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本院的70例SP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围绕4R危机理论,实施护理干预,就两组病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且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出院前),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更低(P<0.05)。较之对照组(20.00%),观察组(2.86%)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通过对SP患者实施4R危机理论下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其病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街口社区0-2岁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20年新街口社区管理的408名0-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参照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以身长别体重为判断标准,统计和评价超重肥胖情况。【结果】①男童总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4.74%,女童总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6.67%。男女童的超重、肥胖、总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8月龄以内随着月龄的增加超重肥胖检出率逐渐升高,18月龄以后随着月龄的增加超重肥胖检出率逐渐降低。③不同分娩方式的超重肥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出生体重、母妊娠期患病和本市户籍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别高于非高出生体重、母妊娠期无患病和非本市户籍儿童,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街口社区0-2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高出生体重、母妊娠期患病和本市户籍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过程中引起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的特征、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通过对672例行TET检查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筛选出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患者,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2例患者在试验中出现R波电压降低,其中17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5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6min;R波电压降低持续4~6min;出现在V4~V6导联16例,Ⅱ、Ⅲ、aVF导联6例。11例在试验中出现T波增高,其中9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4min;T波增高持续2~6min;出现在V2~V4导联9例,Ⅱ、Ⅲ、aVF导联2例。3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有管腔狭窄病变,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20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5例。结论TET检查诱发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为可靠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抚触和穴位按摩联合用于0-3岁儿童对促进其生长发育的干预作用。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接诊且行健康体检的0-5岁儿童20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中医抚触和穴位按摩联合干预的方式,对照组行常规保健。对比肥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针对生长迟缓发生率、低体重发生率和肥胖发生率,研究组分别是0.0%、0.0%、1.0%,比对照组3.0%、4.0%、9.0%低,P<0.05。针对贫血发生率,研究组4.0%,比对照组12.0%低,P<0.05。针对家长满意度,研究组99.0%,比对照组88.0%高,P<0.05。结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