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铅的测定方法,对于铅的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土壤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都存在不同方面或不同程度的缺陷,不能得到较高的准确性或重复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常用方法,为验证 2种方法的适用性,并对比二者的准确性、精密度等,本工作中使用这 2种方法对 3种不同铅含量的国家标准土壤及 3个土壤实际样品中的铅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为土壤中铅含量的测定提供实验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壁切口疝手术后实施高频胸壁振荡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106例行腹部切口疝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采取传统人工胸部物理治疗的对照组与实施高频胸壁振荡的观察组各53例患者,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每日排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对比疼痛程度后可见在治疗前、治疗1d、治疗5d时VAS评分基本无差异(P>0.05),但在2、3、4d时VAS评分具有一定差异,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较轻(P<0.05);而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可见,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腹壁切口疝手术患者而言,采取高频胸壁振荡可有效促进患者排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未对其呼吸功能造成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肺出血新生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HFOV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氧合指数、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结果HFOV叠加常频通气组治疗后6、12、24、36小时氧合指数(0I)明显低于HFOV组,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较HFOV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频振荡通气+容量确保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的观察对象均为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共选50例,入院诊治时间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以治疗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患儿采取常频通气法治疗,观察组25例患儿采取高频振荡通气+容量保证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用氧浓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以及气道压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中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和容量保证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情况,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比较高,应用推广价值均比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出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参与研究,收治时间范围:2020年12月~2023年12月,从中抽选出80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常规有创气管插管通气治疗;观察组——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氧气浓度、氧合指数以及通气治疗总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对比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氧气浓度、氧合指数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合指数、氧气浓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P<0.05)。结论: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有助于减低不良反应,改善患儿病情,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的135例NRDS早产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儿呼吸机模式不同,分为NHFOV组69例与NCPAP组66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是治疗NRDS患儿的有效通气模式,且相比NCPAP,NHFOV模式可更快改善患儿氧合状态、减轻CO2潴留,有助于降低初始治疗失败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氧合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应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观察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撤机后吸氧时间、氧合功能指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撤机后吸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合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助于改善患儿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