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喉罩(LMA)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随机分成LMA联合HFJV组(A组)和常规全麻气管插管组(B组),各17例。分别于术前(T0)、诱导置入LMA(气管插管)后1min(T1)、5min(T2)、20min(T3)、苏醒拔除LMA(气管导管)时(T4)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RTCO2),并记录苏醒时间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诱导插管期:A组T1HR较t0升高不明显,MAP变化轻微;B组T1HR和MAP较Tn有明显升高(P〈0.05).麻醉维持期:A组MAP下降小于B组。术中用药:A组丙泊酚(3.16±1.34)mg/min、瑞芬太尼(9.35±2.17)μg/min,明显少于B组丙泊酚(4.29±2.41)mg/min,瑞芬太尼(17.38±5.46)μg/min(P〈0.01)。此外,A组B时PRTCO2(32.50±2.55)mmHg(1inHg=0.133kPa)以及PaCO2(45.95±5.12)mmHg与T2时PRTCO2(40.43±2.12)mmHg,PaCO2(57.01±1.29)mmHg相比有所下降,而PaO2在T3时(147.75±22.89)mmHg较T2时(70.45±14.59)mmHg明显升高(P〈0.05)。术后苏醒期:A组苏醒时间(4.12±2.56)min明显短于B组(11.27±5.48)min(P〈0.01)。结论LMA与HFJV联合应用可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插管反应,降低动脉瘤破裂危险性,且通气功能维持良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喉罩 高频喷射通气
  • 简介:哮喘急性发作主要是指由哮喘病史患者由于接触外界刺激,诱发呼吸道疾病,引发气促、喘息、咳嗽等急性发作,同时伴有气流受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哮喘主要采用雾化吸入的给药途径,此种给药方式可直接将药物定向作用于靶器官,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效果。喷射式雾化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可有效高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量,改善患儿的气促、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本文就喷射式雾化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喷射式雾化器 小儿 哮喘急性发作 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外接气源喷射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预防儿童VAP的作用原理、实施步骤和护理要点,指导PICU护士正确实施外接气源喷射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以50例重症有创呼吸机通气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分析法,归纳总结危重症患儿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使用外接气源喷射雾化吸入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结果:运用喷射雾化吸入治疗后大部分患儿未发生VAP,顺利撤离呼吸机并成功转出PICU。结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使用外接气源喷射雾化吸入治疗,可在无自带雾化功能的呼吸机上操作,成本低且具有可行性。同时雾化吸入治疗不仅能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体外,还能减轻病灶水肿,促进炎症吸收等,使患儿们通气功能改善,并有效预防VAP,缩短机械通气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VAP 外接气源 喷射雾化吸入 呼吸机模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在诊治耳鼻喉科疾病期间选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辅以喷射雾化吸入以及超声雾化吸入两种治疗方式,分别探析其具体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94例耳鼻喉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对半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各47例。将超声雾化吸入运用于B组,对A组则在进行喷射雾化吸入之际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多数患者的病情均已逐渐恢复,占比97.9%,而B组中病情有所恢复的患者相对较少,占比为80.9%,由此可见两组间具有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射雾化吸入的实施颇具成效,可从根源上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吸入 耳鼻喉科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