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运行病历书写质量的现状,分析存在的缺陷和产生的原因,探讨其质量管理和对策。方法我院质控科2011年对全院的运行病历进行实时监控,共抽查3744份病历进行缺陷分析,同期随机抽查归档病历1440份进行对比。结果在3744份运行病历(甲组)中,缺陷项目发生率前三位的依次是病程记录占37.1%,入院记录占32.6%和治疗医嘱达占30.5%;甲级病历2306份(61.6%),乙级病历占1136份(30.3%),丙级病历占302份(8.1%)。在归档病历(乙组)中,甲级病历1210份(97%),乙级病历38份(3%),无丙级病历,两组的甲级率、乙级率和丙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实时监控能及时发现病历缺陷,能将缺陷立即反馈给临床医师,能追踪整改,能有效的提高归档病历质量,提高甲级率,减少乙级病历,消灭丙级病历。
简介:目的评价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uardianRTCGMS)在血糖监测中的精确性。方法60例糖尿病患者佩戴GuardianRTCGMS3d,应用相关系数、血糖误差分析表格(EGA)等指标评价其精确性。结果(1)在总体、高、中血糖水平,相匹配的GuardianRTCGMS血糖值与指血血糖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5、0.91(P均〈0.001);在低血糖水平,两者相关性下降(r=0.61,P〈0.01)。(2)相匹配的GuardianRTCGMS测定值与静脉血糖值相关系数为0.95(P〈0.001)。(3)EGA显示,99.72%的结果在A区和B区。(4)GuardianRTCGMS高低血糖报警设置在13.2mmol/L和5.3mmol/L时,敏感性均为85%,特异性分别为99.4%和92%。结论GuardianRTCGMS在血糖监测方面有实时显示血糖值、精密度高、高低血糖的预警报警等优点,可在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对617例流感样病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的测定,对检测出的阳性标本采用MDCK进行培养并分离,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本组617例标本中实时荧光PCR共检测出阳性标本152例,阳性率24.6%;细胞培养法在此152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79例,阳性率12.8%,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培养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是实验室快速诊断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273例(500个结节)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予以弹性成像分级。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淋巴性甲状腺炎等弹性分级以≤Ⅱ级为主,甲状腺癌弹性分级以≥Ⅲ级为主。良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0~Ⅱ级为主,恶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Ⅲ~Ⅳ级为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弹性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分级Ⅲ级时,良恶性结节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超声弹性分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2%、92.9%、91.6%。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6%、96.7%。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乙肝DNA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共计涉及到150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收集,然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乙肝DNA进行检测,分析检验结果和临床的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并且研究对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15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当中,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乙肝DNA的检测,检测结果和临床的诊断结果相同的144例,存在误诊和漏诊共计6例。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了标本因素、实验室检验因素以及核酸提取方法因素等。结论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乙肝DNA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的确诊率,但是对于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主要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临床需要加以注意,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便利和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实时监测与反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将80例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智能穿戴设备辅助康复)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设备佩戴,数据输入,运动与生理参数监测以及接收反馈与提醒等操作。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检验和t检验评估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实验组在肌肉力量(74.5±0.5,vs.71.5±0.7),疼痛评估(73.5±1.5,vs.72.5±0.7)及日常生活功能(79.5±1.5,vs.61.5±2.1)三个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展现出显著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感知,并显著改善日常生活功能。因此,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康复方案,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