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用于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78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均39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摘除手术方法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指标以及另外一项比较重要的矫正视力指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摘除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矫正视力,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8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眼压控制情况和房角粘连范围将入选病例分为3组。A组12例,以连续环形撕囊术、水分离术、晶状体乳化,晶体植入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房角分离术;C组18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A、B、C3组术后视力分别为(0.62±0.17)、(0.45±0.10)和(0.37±0.12),术后眼压分别为(1.92±0.72)、(2.04±0.65)p/kPa和(1.96±0.63)p/kP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恰当的手术方式对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替罗非班对未实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非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34例。观察组实施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发生率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病例,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少量出血例数较多(8.8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44.1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未实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常规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建议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膨胀的影响,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方法随机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5月到医院就诊的3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分别为15例患者。对于早期护理组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及膨胀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早期护理组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比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好;早期护理组的患者术后发生膨胀的情况比常规护理组的患者低;早期护理组患者对于早期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对于常规护理指导的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恢复有效性相对较高,患者术后膨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更能被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铂类化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剂量为250mg/d,持续服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70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8.57%,临床疾病控制率70.00%;ⅢB期疗效优于Ⅳ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腺癌疗效明显优于鳞癌,差异明显(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对于化疗无法控制病情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首选吉非替尼,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安全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宫外孕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1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氨甲喋呤药物肌注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疾病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平均值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治愈率88.9%,对照组治愈率71.4%,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11.1%,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为31.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予非破裂型宫外孕患者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临床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