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利用酶联免疫法筛查HIV抗体,比对数据,探析其临床诊断艾滋病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80例于本院接受诊治的艾滋病疑似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分别检测HIV抗体,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参考蛋白印迹法对艾滋病阳性检出结果,80例疑似艾滋病患者中,阴性者6例、阳性者78例,检出率为97.50%。经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者75例,阴性5例;经胶体金法检测,阳性者45例,阴性者35例;胶体金法阳性检出率56.25%远低于检出率高达97.50%的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诊断艾滋病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前者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比后者的高(P<0.05)。结论:相较于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的准确性更高,有助于部分患者快速确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目的通过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随访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视角,初步了解随访干预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吸毒严重的艾滋病流行地区的随访模式。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4名主管艾滋病工作人员,14名随访责任人、40名HIV/AIDS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四免一关怀"政策、社区维持治疗、随访工作人员数量、HIV/AIDS的流动、歧视、家庭支持、违法犯罪被公安抓获、交通不便等是影响HIV/AIDS随访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社会歧视,方便提供心理支持,减少HIV/AIDS暴露的机会,还可以及时地随访到外出流动而失访的HIV/AIDS。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MMT)在HIV/AIDS随访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艾滋病流行地区迅速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发挥MMT的随访管理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监管场所随访HIV/AIDS。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洛浦县艾滋病感染流行情况,我中心实验室2011年—2014年对我县自愿咨询者、娱乐场所、监管场所、吸毒人群等人群做HIV抗体初筛试验,为今后我县制定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对2011年—2014年来我中心的检测对象进行静脉抽血5ml,分离血清《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检测(RT)试验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通过2011—2014年对洛浦县高危人群共检测4036人,检测出HIV抗体阳性反应132份.阳性率3.27%。通过检测分析,洛浦县近几年疫情发展迅速,我县应加大监测和防治HIV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疫情的在我县流行和蔓延。
简介:目的了解孕早期妇女艾滋病和梅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孕妇在孕期接受相应抗体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期间对广州市越秀区户籍孕早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对艾滋病、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母婴传播知识、孕期相关检测的态度和行为等。对孕妇孕期接受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孕妇6012人,平均年龄(29.07±3.57)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占60.83%)。职业以干部、职员为主(占38.31%)。调查对象艾滋病/梅毒一般知识知晓率为81.74%(24570/30060),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6.72%(36898/48096),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为78.69%(14193/18036),预防措施知晓率为80.82%(48588/60120)。81.90%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加免费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但仅有55.19%的调查对象参加本次抗体检测。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没有做过婚检的比做过婚检的孕妇本次接受相关检测的可能性更高(OR=1.207),从来没有检测过HIV抗体的孕妇比既往检测过HIV抗体者本次进行检测的可能性较高(OR=1.805),表示不愿意接受免费检测的孕妇本次接受采样检测的可能性是表示愿意者的0.548倍。结论孕妇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对孕妇提供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多层次的筛查服务体系,推动孕妇在孕早期接受艾滋病和梅毒的检测,从而预防艾滋病和梅毒的母婴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川震后2010-2014年艾滋病筛查结果特点。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对北川震后2010年至2014年的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分析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感染原因以及其他发病特点,进行综合性的总结。结果在艾滋病阳性检查率上,2010年最少,仅为0.1%,2011年至2014年依次为0.32%、1.23%、0.99%、1.04%,5年的平均检出率为0.6%;在患者文化程度上,小学及文盲比例为40%,中学比例为43.33%,感染者多集中在低文化程度者中;在患者性别上,主要集中在男性,男女比例为1911;职业特点上,农民占比为60%;送检人群中,MSM占比16.67%,感染者家属占比20%;婚姻状况中,已婚占比63.33%,未婚者占比33.33%。年龄分布中,30岁以下者占比30%,30-50岁者占比46.67%,51岁及以上者占比23.33%,群体主要集中在中年群体。结论北川癌症感染分布群体较广,但主要集中在低文化程度、农民、已婚、中年等群体中,但是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要针对群体特点进行针对性展开。
简介:摘要:目标:本项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和评价扩大筛查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的真实效果,希望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方法:研究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整合。首先对开展扩大筛查前和开展扩大筛查后的有关资料进行采集和比较,主要包括新发病例数和筛查参与率。二是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大众对于筛查的感知,态度与参与度。结果:扩大筛查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特别是早期发现率。另外,筛查活动还显着促进了群众艾滋病认知及防控知识普及。在传播阻断视角下,扩大筛查有利于发现和管理潜在感染者进而减少艾滋病发病率。但研究同时揭示出扩大筛查所面临的资源配置,公众接受度及隐私保护问题与挑战。结论:扩大筛查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具有显著积极作用,既提高病人发现率又促进防控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