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巢老人骨折后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将两院2011-2013年收治的51例空巢老人骨折病人与2007-2010年收治中的52例空巢老人骨折病人进行比较,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焦虑程度的差异。结果出院时两组病人焦虑(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骨折后病人的焦虑情绪。能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远期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空巢老年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50例空巢综合症的老年干部病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运用类属分析法,归纳出住院空巢老年干部的心理状况的3大主题优越和指挥感、失落和孤独感、猜疑心重易误解。结论分析住院空巢老年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实施健康教育对干休所空巢老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部2012年3月份至2013年5月份240例70岁以上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0例,A组为观察组,对其实施健康教育,B组为对照组,没有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针对心理状态、自理能力、合理用药、体能活动、相关疾病防治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的空巢老人在心理状态、自理能力、合理用药、体能活动、相关疾病防治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深入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促使空巢老人自觉采用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健的能力,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服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U-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市2~3个社区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30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关系、经济收入有关.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有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与子女关系、社会支持.空巢老人的SCL-90测评结果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CQOLI-74)结果呈一致性,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既要重视空巢老人的躯体健康,更要重视空巢老人的心理卫生水平和健康教育,帮助老人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能力,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干预对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况、幸福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深圳市福田区≥60岁居民空巢老人情况,将轻中度抑郁空巢老人15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予家庭医生团队综合服务干预方案,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为18个月。将干预前后试验组与同期对照组、无抑郁组(867例)的抑郁、孤独、幸福感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检出率22.60%(1035/4580),空巢老人抑郁检出率16.23%(168/1035)。有抑郁症状者GDS(t=42.33,P=0.00);UCLA(t=55.38,P=0.00)评分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UNSH(t=-48.89,P=0.00);WHOQOL-BREF(t=-36.46,P=0.00)评分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GDS、UCLA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18个月GDS、UCLA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的GDS、UCLA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干预前后与无抑郁组比较,GDS、UCLA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均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8个月后,试验组抑郁(χ2=39.212,P〈0.01);孤独(χ2=47.997,P〈0.01)与干预前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团队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态,提高幸福感及生存质量,但干预后结果仍未达到无抑郁空巢老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