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河口市2008年风疹流行特征,客观掌握风疹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卫生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梅河口市风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梅河口市2008年风疹发病率明显上升,较前三年平均发率上升6.9倍,局部有疫情暴发。结论梅河口市风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应采取适时接种风疹疫苗,加强疫情报告管理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有效开展梅河口市的职业卫生工作,掌握全市职业危害情况,通过调查对全市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 标签: 职业卫生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河口市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和期望寿命等指标对2015年老河口市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老河口市总死亡率为615.0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2015年老河口死亡前5位的原因。期望寿命为77.19岁,男性为74.59岁,女性为79.93岁。结论影响老河口市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提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关注并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标签: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期望寿命
  • 简介:[目的]建立绥芬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病谱,为有效开展传染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绥芬河口岸2000~2002年37514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绥芬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商务人员最多,占总数的52.29%,检出的传染病谱为:HBsAg阳性,梅毒,活动性肺结核.[结论]经统计分析,HBsAg是绥芬河口岸影响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商务人员、公务人员是重点监测人群.

  • 标签: 传染病 出入境人员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梅河口市农村人口高血压致病因素。方法抽样调查六个乡的六个村的15岁以上居民,共调查5912人,1724户。结果15岁以上村民吸烟人数占70%,高盐膳食居民达100%,超量摄入食用油者占96%,过多摄入蛋类者占57%。结论我市农村人口高血压致病因素中突出的是吸烟行为、高盐膳食、超量的食用油摄入、过量的蛋类摄入。其它高血压致病因素与之并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市《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49-2006)进行项目检测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被调查的水源水样均不合格,可见肉眼可见物;两份样品细菌总数超标分别超过国家标准乡镇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保障我市乡镇饮用水水质安全。方法抽取水源水样,采用水样采集进行实验室检验,按照倍、3.8倍;水质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铁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结论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工程,从源头上保证水源的卫生安全,加大对水源水的保护尤为重要。

  • 标签: 污染 水源水 实验室检验 调查
  • 简介:目的分析绥芬河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增加的因素。方法对绥芬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4-2008年65047名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共176人次,年平均检出率0.27%,男性检出率为0.28%,女性检出率为0.26%;梅毒感染者中以31-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42.05%;梅毒患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占93.61%;职业构成以商务务人员为主,占84.09%。结论2004-2008年出入境人员梅毒检出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性健康教育,做好梅毒监测及防治工作。

  • 标签: 梅毒 出入境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2000~2002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了解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清学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15148人次,检出HBsAg阳性1291例,感染率8.52%;梅毒感染41例,感染率0.27%;未检出HIV感染者.各类人员之间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于其它4个年龄组;各年度比较,HBsAg阳性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各类人群中,交通员工、从业人员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3类人群间相比,归国人员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公务、商人员和出国劳务人员;不同性别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性;20岁以下年龄组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4个年龄组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2000~2002年,梅毒感染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结论]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应在该人群中积极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其感染率.应将归国人员作为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

  • 标签: 传染病 监测 出入境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梅河口市冬季碳火锅店就餐包间的空气质量,保障就餐者及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方法2011年12月15—20日对梅河口市区内全部碳火锅店就餐包间,进行了空气质量抽样调查监测和对就餐1小时以上人员的抽样电话询问调查。结果碳火锅店就餐包间抽样72份,在就餐后1小时空气中CO、CO2浓度,符合国家限定标准只有一家,合格率仅为4.76%。调查就餐1小时以上顾客144人,有94.44%的顾客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结论碳火锅店就餐包间在就餐中CO、CO2污染严重,对就餐者及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碳火锅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超标 危害 健康
  • 简介:〔目的〕掌握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携带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和鼠疫杆菌的情况。〔方法〕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在云南省河口县和越南老街市的居民区用鼠笼捕鼠,取鼠肺、肝和肾脏组织。从鼠肺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核酸;从鼠肝和肾脏中提取DNA,用PCR方法分别扩增鼠疫杆菌和钩端螺旋体核酸。〔结果〕在河口—老街边境地区捕获黄胸鼠、褐家鼠、大足鼠、小家鼠、臭鼳鼱和斯氏家鼠共198只,黄胸鼠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9.8%;从老街黄胸鼠鼠肺中检测到3份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41%;从河口黄胸鼠、褐家鼠和大足鼠鼠肾中共检测到7份钩端螺旋体核酸,河口黄胸鼠钩端螺旋体核酸阳性率为11.36%;未检测到鼠疫杆菌核酸。〔结论〕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传疾病病原有汉坦病毒和钩端螺旋体,应加强当地鼠传疾病的监测。

  • 标签: 汉坦病毒 钩端螺旋体 鼠疫杆菌 病原 边境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00~2004年河口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了该口岸艾滋病流行规律及传播特点,为今后的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做血清快速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做初筛复核试验;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做确认试验。结果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4年的时间中共对5225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共检出HIV感染者52例,阳性检出率为0.99%,在52例HIV感染者中,男性34人,女性18人,男女性别之比为1、79:1。15~30岁之间为该地区HIV感染的高发年龄段。越南籍感染者占检出总数的2.27%,中国籍感染者占总数的0.75%。以静脉吸毒人员感染率最高,为9.34%,职业以洗浴按摩为首位,占2、15%,其次为从事边境运输的驾驶人员,占2.04%。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为主。结论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主要为静脉吸毒者)是该地区HIV传播的主要感染途径,必须加大对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标签: HIV 感染 监测 出入境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西江黄金水道内河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的构建及发展规划。方法以内河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构建的主体,分析包括全球及口岸传染病风险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与防控、检疫交流合作、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结合当前形势,构建内河口岸传染病的防控体系。结果加大疫情防控基础设施投入,安装出入境船舶GPS定位系统,并加强卫生检疫队伍建设,才能让内河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有效运行及长效可持续发展。结论西江黄金水道内河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对减少水上对外对内运输畅通的障碍、加快通关速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西江黄金水道 内河口岸 传染病防控
  • 简介:目的掌握中越河口口岸人境发热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2011年采集入境发热人员咽拭子,用RT—PCR和PCR方法检测8种呼吸道病毒,将阳性样本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利用MEGA4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采集中国籍和越南籍入境发热人员咽拭子样本66份,检出3型副流感病毒1份,人腺病毒3份,其中2份为基因2型,1份为基因7型;中国籍入境发热人员阳性检出率为10.53%,越南籍入境发热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26%。结论初步明确了河口口岸入境发热人员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中越河口口岸入境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 标签: 呼吸道病毒 口岸 中越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