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克林霉素磷酸酯在治疗呼吸系统感染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呼吸系统感染治疗的患者144例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2),观察组患者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利用氯化钙能与凝胶中的卡波姆结合形成钙盐沉淀达到破胶的目的原理,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的要求进行方法学验证,细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平皿法,控制菌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结果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本法可消除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简介:目的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易引起其他严重妇科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醋酸甲羟孕酮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对子宫内膜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县人民医院2016-04-01-2017-04-01收治的13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克林霉素磷酸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P=0.026。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为(35.29±5.38)pg/mL,低于对照组的(46.87±5.48)pg/mL,t=12.157,P<0.001;C反应蛋白为(1.59±1.23)mg/L,低于对照组的(5.82±1.75)mg/L,t=15.944,P<0.001;白细胞计数为(7.62±0.87)×10^9L^-1,低于对照组的(11.38±1.09)×109L-1,t=21.736,P<0.001;白介素6水平为(66.84±4.89)ng/L,低于对照组的(103.58±13.76)ng/L,t=20.284,P<0.001。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消失时间为(6.17±1.18)d,短于对照组的(8.66±1.23)d,t=11.778,P<0.001;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为(6.02±0.31)d,短于对照组的(8.64±0.35)d,t=45.179,P<0.001;腹痛消失时间为(5.01±0.48)d,短于对照组的(6.92±0.56)d,t=20.878,P<0.00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8.33±0.68)d,短于对照组的(12.01±0.75)d,t=29.307,P<0.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0.77%和1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5,P=0.593。结论醋酸甲羟孕酮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好,能够促进临床症状恢复,降低机体炎性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甲硝唑注射液和克林霉素磷酸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其指导临床应用情况,比较两者的临床合理用药特点。方法查阅奥硝唑注射剂和克林霉素磷酸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总结了奥硝唑注射液和克林霉素磷酸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情况。结论两者注射剂联合使用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有较好的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硝唑片和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联合用于细菌性阴道炎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9月本科接诊细菌性阴道炎病患92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甲硝唑片和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对照组用甲硝唑片。对比复发率等指标。结果: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与磺胺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对比及临床分析。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磺胺乳膏)和观察组(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每组各42例,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5.2%vs8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显著提高阴道健康状态,有效降低患者阴道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镁是人体必需的阳离子元素之一。它参与几乎所有生命活动,能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性,激活体内多种酶,抑制神经的兴奋性,并参与蛋白质合成、肌肉收缩,是细胞新陈代谢中各种酶系统的重要活化剂。体内缺镁可能引起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偏头痛、痴呆、癫痫、支气管哮喘、骨质疏松、手足搐搦等。高血镁中毒时,可产生四肢软弱无力及心律紊乱等症状,重者昏迷。镁广泛地分布于植物中,绿色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玉米、水果等含镁较为丰富,植物的种子、谷物的皮壳中镁量更高,常喝硬水,保证合理的膳食,就不会缺镁。临床上常用的镁制剂有硫酸镁和天门冬氨酸钾镁。补镁不仅适用于缺镁者,也可用于健康人的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