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冠心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前期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为基础的全基因组相关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在冠心病遗传易感性领域取得巨大的突破,但仍不能对冠心病遗传性做出完整的解释,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s,CNVs)逐渐引起学者重视。本文将对近期冠心病CNVs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简要分析仍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遗传机制提供线索。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代谢I相酶CYP2E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中毒的关系。方法按性别分层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7--2009年间某市蓄电池行业200名触铅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工人的基本情况、职业史及相关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情况;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调查对象血铅、尿铅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ACt值法检测200名铅接触工人的CYP2E1基因拷贝数。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G凇E1基因拷贝数之间血铅、尿铅含量的不同;采用#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CYP2E1基因拷贝数各组之间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频率分布的不同。结果200名铅作业工人中,男性101人(50.5%),女性99A.(49.5%),平均年龄(37.63±6.97)岁。CYP2E1基因拷贝数O、1、2组在年龄、工龄、学历及工种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处于I】占界状态(P=0.04);CYP2E1基因拷贝数0、1、2组的血铅水平分别为(2.81±0.81)、(2.31±0.93)、(2.32±0.75)μmol/L,调整了年龄、性别、工龄、学历、工种等混杂因素后,拷贝数为0组的血铅浓度明显高于拷贝数为1、2组(P〈0.05)。CYP2E1基因拷贝数0、1、2各组出现头昏乏力、腹痛、四肢麻木、肌肉酸痛等相关自觉症状的频率分别为44.0%(11/25)、25.0%(16/64)及22.5%(25/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E1基因拷贝数0、1、2各组的临床体格检查出现腹部压痛、周围神经反射改变等阳性率分别为16.0%(4/25)、7.8%(5/64)及2.8%(3/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上述各种混杂因素的影响,发现基因拷贝数为0者出现阳性体征的风险是其他基因型者的4倍左右(OR=4.10)。结论CYP2
简介:摘要:弓形虫脑炎(TE)是艾滋病(AIDS)患者 最 常见的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之一,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的金标准为脑活检,该操作有一定风险,临床实用性较低。本研究旨在探索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脑炎诊断中的应用。本文分析 1例艾滋病(AIDS)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后结合脑脊液mNGS技术早期诊断及成功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该病例提示在免疫缺陷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中,应用mNGS辅助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简介:摘要:宏基因组学主要是环境中全部微生物样本遗传物质进行测定,同时对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结构以及功能活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综述了宏基因技术在微生物发酵、活性物质开发以及肠道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为宏基因技术在未来微生物研究中提供方向。
简介:摘要宏基因组学主要是环境中全部微生物样本遗传物质进行测定,同时对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结构以及功能活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综述了宏基因技术在微生物发酵、活性物质开发以及肠道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为宏基因技术在未来微生物研究中提供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古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的罕见拷贝数变异差异。方法:选取了国际上已确认的与精神分裂症直接相关的7个基因(NRXN1、TOP3B、RBM12、SETD1A、CACNA1B、CACNA2D4、CACNG2和CACNA2D3)内的CNVs位点,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了其在56例蒙古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8位民族、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蒙古族健康对照中拷贝数变异差异。结果:CACNA2D4基因在蒙古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异与正常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简介:目的探讨尸检老年不同年龄肝组织基因组DNA含量变化。方法选取低温(-80℃)保存尸检的新鲜肝组织样本37例,提取基因组DNA,并按照年龄分为4组:≤65(51.5±15.6)岁组6例,66~79(76.3±2.2)岁组8例,80~89(86.4±1.8)岁组11例,≥90(93.3±4.1)岁组12例,包括2例百岁老人,用紫外光谱法测定DNA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80~89岁组DNA含量(0.310±0.286)mg/ml,分别与≤65岁组DNA含量(1.665±0.529)mg/ml、66~79岁组DNA含量(1.393±0.424)mg/ml、≥90岁组DNA含量(1.147±0.333)mg/ml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80~89岁组DNA含量明显降低;(2)≤65岁、66~79岁、≥90岁3组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因组DNA含量有随龄逐渐降低的趋势;(3)≥90岁组DNA含量比80~89岁组DNA含量高。结论(1)人肝组织基因组DNA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表明在衰老过程中,DNA的改变不仅表现在质的方面,在含量上也有所变化;(2)≥90岁组基因组DNA含量出现略有增高的现象。
简介:目的研究江苏口岸小家鼠的基因多态性和遗传进化规律,为国境口岸小家鼠的鉴定和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基因扩增、测序和比对,研究江苏10个口岸小家鼠线粒体基因组成,结合GenBank中小家鼠线粒体基因组信息,对小家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小家鼠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约16300bp,由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2种rRNA基因、22种tRNA基因、1个轻链复制起始区和1个控制区等构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小家鼠线粒体基因多态性丰富,其遗传进化规律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联系,不同地区小家鼠之间的分化程度大于同一地区小家鼠之间的分化程度。结论小家鼠的种内差异程度与不同个体所处地理位置有很大联系,我国的小家鼠大致可以长江为界限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