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门诊或住院部临床疑诊为肺癌的患者302例(后非肺癌诊断者28例),支气管镜检查中能直视的病灶130例先活检,后利用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吸引;不能直视的病灶部分(68例)直接经肺活检后,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吸引,部分未行肺活检直接通过支气管镜灌洗(36例)或采取多功能标本采集器灌洗(40例)。其诊断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其中利用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吸引阳性率为59.2%);55.8%(其中利用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吸引阳性率为23.6%);19.4%(7/36);45.0%(18/40)。结论多功能标本采集器联合应用于肺癌患者诊断中可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4例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标本。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行诊断性刮宫的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采集标本需要的采集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VAS)、宫颈扩张率以及取材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采集标本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取材满意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98.35%P>0.05);观察组患者的宫颈扩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9%VS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具有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疼痛程度小的优点,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80例,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随后应用宫腔镜评价标本采集范围并直视下活检内膜组织。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80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发现满意标本率82.50%(66/80),14例不满意标本。满意标本66例患者中,分别有42例和21例异常子宫出血或无症状超声发现宫腔占位,3例由于乳腺癌术后子宫内膜增厚。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子宫内膜采集器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活性γ-Ⅱ型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方法选择在我计划生育中心站育龄期的自愿参加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740例,将其随机化分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370例。实验组妇女放置活性γ-Ⅱ型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对照组给予放置TCu380A型宫内节育器。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的第3、6、9、12个月时分别观察各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受试对象在避孕效果方面P>0.05,差别不存在;实验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活性γ-Ⅱ型宫内节育器和TCu380A型宫内节育器均能达到避孕效果,前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不良反应更加少,既经济又实惠,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吉尼节育器与一般T型节育器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将我站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以来实施节育器放置的妇女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置节育器的种类分为两组,一组为放置吉尼节育器的吉尼组,另一组为放置一般T型节育器的T型组。通过嘱其定期到我站进行体格检查以追踪其应用节育器后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组节育器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吉尼组应用1年内的脱落率、意外妊娠率、取出率分别为1%、1%、2%,不良反应率为6个月内为5%,1年内为4%。T型组分别为9%、11%、8%,不良反应率为6个月内为15%,1年内为9%;吉尼组续用率为98%,T型组续用率为71%。结论吉尼节育器放置后脱落率、意外妊娠率、取出率与不良反应率均较一般T型节育器小,其临床效果佳,续用率高,为相对理想的节育器。
简介:摘要目的对元宫型宫内节育器使用效果作以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来我院自愿放置节育器进行避孕的72名女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37名女性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观察组),35名女性放置花式宫内节育器(观察组),将两组女性带器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副反应发生率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带器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分别为2.7%(1/37)、4(8.1%);对照组带器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分别为2.9%(1/35)、8.6%(3/3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症取出率与副反应发生率为分别为5.4%(2/37)、13.5%(5/37)显著低于对照组11.4%(4/35)、20.0%(7/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元宫型宫内节育器避孕安全、便捷、有效,非常适合在基层卫生院与计生服务站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预冲方法对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时患者变态反应,灌流器凝血及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灌流患者100例进行自身对照。100例患者每人进行10次HP+HD,其中5次采用传统预冲法,5次采用改良预冲法。记录两组患者每次血液透析灌流过程中有无凝血、出血情况。并对两种方法的准备时间及用物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凝血、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准备时间及用物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预冲法能完全达到预冲的目的,操作简便,能显著减少准备的时间和工作量,减少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57-01摘要随着一次性输液器的发展,现在的输液器已可以达到不需排气且有过滤作用。本人所在医院自2014年4月起开始使用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型精密过滤输液器。此输液器在莫菲氏滴管下端有一个调节器,在过滤膜与头皮针之间有一个安全夹。传统的操作中,为避免排气后药液因重力作用漏出,我们常常将这两个开关都夹紧。但在长期接触老年输液患者后发现,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差,体内静脉压低,临床工作中运用传统的排气方法后常常遇到进针后虽已在血管内但仍见不到回血,护士就以为穿刺不成功,往往会将针头再向前推送,而这时就易刺穿血管,造成穿刺失败。工作中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出以下两种方法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