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0年10月在湖北荆州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荆州市 湖北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简介:兴山下奥陶统由西陵峡组、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大湾组和牯牛潭组组成。岩石类型包括泥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缅粒灰岩、内碎屑灰岩、白云岩等,为一套典型的台地或沉没台地型陆表海碳酸盐沉积。颗粒灰岩在剖面中占绝大多数,其中,缅粒灰岩、内碎屑灰岩和多数生物碎屑灰岩均为亮晶方解石胶结。缅粒和砂屑的粒度参数和曲线分布特征说明,砂屑和角粒在形成过程中均经历了较强的水动力搬运或搅动。早奥陶世从西陵峡组沉积开始到牯牛潭组沉积结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局限台地潮坪环境到开阔台地再到浅海陆棚的演化。其中,潮坪环境包括云坪、灰坪、灰云坪等,而开阔台地环境为各种颗粒滩和生物礁。环境的演化反映了从早到晚海水逐渐加深的过程。

  • 标签: 湖北 兴山 早奥陶世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 简介:文中报道了在武汉市铁箕山新发现的下志留统坟头组剖面。该剖面所在位置交通方便,出露较好,化石丰富,发现有三叶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头足类、喙壳类、海百合、锥石、海星、鱼类及遗迹化石等,初步鉴定出13属17种。根据该剖面中的化石组合面貌及与邻区的对比认为,武汉地区坟头组的时代应为早志留世(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通过对该剖面化石组合特征、遗迹化石及其他相标志的分析,确定其下部为高能前滨环境,中上部为近滨和远滨环境。本剖面和相关化石材料及相标志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武汉地区下志留统的生物面貌,并且为跨区域之间的地层和古环境对比提供了新资料。最后,作者建议取消武汉地区锅顶山组这一地层单位。

  • 标签: 下志留统 坟头组 化石组合 武汉 沉积环境
  • 简介:华南上扬子区中部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大量发育,形成于特殊的古气候、古海洋环境,但其沉积环境和成因上存在争论。基于细致的野外和室内沉积学研究,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中-上寒武统覃家庙群、三游洞群划分出8个岩相类型和3种沉积旋回类型,主要沉积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潮下带和页岩盆地环境。采用沉积旋回叠置方式和Fischer图解方法,分析了上扬子区中-晚寒武世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历史,识别出18个四级旋回和7个三级旋回,并初步建立了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中-晚寒武世沉积相的时空间展布规律表明,扬子台地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经历了从页岩盆地(或深潮下带)到浅潮下带环境的演变,沉积类型从较深水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变化为较浅水碳酸盐沉积。中、晚寒武世扬子台地碳酸盐岩沉积与全球性沉积特征表现一致,反映了该时期独特的全球“超暖期”气候和台地内部较高盐度的古海洋条件。

  • 标签: 上扬子区 中-上寒武统 白云岩 沉积环境
  • 简介: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及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的机理和时间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造.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二为深埋藏白云石化.根据本区寒武系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

  • 标签: 湖北 宜昌地区 寒武系 碳酸盐岩 岩石学 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