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电英岩作了深入的研究,对其成因提出了不同的认识。笔者于1987年会同云南地科所吕伯亚等同志,在滇南边陲阿莫山发现了具典型岩浆作用标志的电英岩。通过室内外工作研究,就电英岩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 标签: 岩浆作用 因论 工作研究 钠长石 变火成岩 滇南
  • 简介: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大气圈中,在矿物风化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门萨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mendocina)为代表性菌种,研究微生物与含铁蒙脱石矿物相互作用的现象和机理。通过测量反应溶液pH值、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段蒙脱石的XRD和红外光谱等,发现pH值在实验过程中缓慢上升,Si、Al、Fe元素不断溶出,矿物结构特征与主要基团也显示出相应的变化,表明细菌会破坏蒙脱石的晶体结构,并加速蒙脱石的伊利石化作用。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硅氧四面体优先被破坏,Si的溶出显著,P.mendocina可同时还原蒙脱石晶格中的Fe3+,并释放至溶液中。

  • 标签: 门多萨假单胞杆菌 蒙脱石 伊利石化 溶解
  • 简介:非常规油气储集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局部发育毫米-微米级孔隙和裂隙。孔、裂隙大小、形态及三维连通性等微观结构特征对油气赋存状态、运移方式、渗流特征等地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方法无法实现微纳孔隙尺度三维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本文采用同步辐射多能CT技术,结合数据约束模型(DCM)方法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微纳孔、裂隙研究,可实现尺度三维可视化表征,进一步获得孔、裂隙体积统计分布及其三维连通结构等信息。基于上海光源显微CT实验平台,针对碳酸盐岩及陆相页岩两种样品,成功获得了孔、裂隙三维结构以及统计分布、三维连通结构等定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望成为非常规油气储集研究强有力的手段。

  • 标签: 同步辐射CT 数据约束模型 多尺度孔、裂隙分布 连通性
  • 简介:应用储层流体包裹技术研究了恩平凹陷油气的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有两充注,第一充注时间较早(20Ma),以油为主,原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大量油气见于浅层储层;第二充注时间较晚(5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层储集层中。研究认为第一油气充注与盖层形成时间匹配不好,可能是浅层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勘探方向应以深层储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构造更为重要,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 标签: 流体包裹休 运移期次 充注时间 油气特征 恩平凹陷 珠江口盆地
  • 简介:冀北印支碱性岩浆活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王永强(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关键词碱性岩浆印支期冀北地球动力学燕山地区是否存在印支的构造、岩浆活动一直存在着争论。过去多数人...

  • 标签: 碱性岩浆 印支期 冀北 地球动力学
  • 简介:本文重点对元宝山洼陷下白垩统储层油气进行了油气包裹体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系现今储层原油至少为两油气的混合物。第一油气成藏发生在储层成岩作用晚期,油气成藏规模大。第二油气成藏发生在成岩后,与构造运动关系密切,成藏规模相对较小。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两油气的成藏时间分别为90Ma和100-104Ma。储层原油的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元宝山洼陷现今储层主要为低成熟原油。

  • 标签: 元宝山洼陷 白垩系 储层流体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成藏期次
  • 简介:60年代以来,非平衡态热力学与非平衡态统计力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很快向其它科学领域渗透。它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宇宙科学、人体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连接起来,填平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耗散结构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在1967年召开的第一届“理论物理与生

  • 标签: 非平衡态热力学 耗散结构 宇宙科学 场理论 人体科学 平衡相图
  • 简介:张家口地区位于蒙古洋板块和华北板块的衔接部位,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本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频繁的岩浆活动。著名的环太平洋巨型火山岩带内的太行山—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及阿尔泰—阴山构造岩浆带从本区东部及中部通过,使燕

  • 标签: 燕山期花岗岩 花岗岩类 华北板块 张家口地区 地质演化历史 岩浆活动
  • 简介:为探讨乐安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乐安岩体由乐安单元、太平单元和王元单元构成岩石序列,其岩石具片麻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塑性变形明显,常见微粒交生体、镁铁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其SiO2含量变化大,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右陡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Th、U、Ce、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P、Sr、Ba,属低Sr、高Y、高Ba花岗岩类。研究认为,乐安岩体属壳源或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砂屑质源区,但有明显的幔源岩浆混入,其形成于后碰撞局部挤压构造环境,经历了黑云母脱水熔融作用。

  • 标签: 乐安岩体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岩石学 加里东 花岗岩
  • 简介:本文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带主力油层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统计分析了各区块已揭示的主力油层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明确了主力油藏主成藏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单井埋藏史和热史的恢复,结合主力烃源生排烃热演化,确定了各区块主力油藏主成藏发生的时间:中部1区块为新近纪渐新世(40Ma),中部2区块为晚白垩世早期(95-88Ma),中部3区块为白垩世末-古近纪早期(75-60Ma),中部4区块第一成藏时间为早白垩世末(105-95Ma),第二成藏时间为晚白垩世晚期(85-72Ma)。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均一化温度 主成藏期次 中央坳陷带 准噶尔盆地
  • 简介:斯弄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北缘铅锌银多金属矿带上,该矿床铅锌矿化与矿区花岗斑岩密切相关,为典型的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为厘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结果得到2组年龄,一组年龄介于(75.1±1.8)~(77.7±1.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5.7±0.9)Ma(MSWD=0.27,n=11),可能反映岩浆在岩浆房演化过程中结晶的锆石年龄;另一组年龄为(67.5±1.4)~(69.4±1.4)Ma,加权平均年龄为(68.8±1.2)Ma(MSWD=0.31,n=6),代表花岗斑岩真实的结晶年龄,这一花岗斑岩的年龄(68.8±1.2)Ma明显早于冈底斯带内主碰撞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结合该成矿带其他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本文认为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在印-亚大陆碰撞早期或新特提斯洋壳俯冲晚期,也伴有较强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

  • 标签: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斯弄多铅-锌矿床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 西藏
  • 简介: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探讨块体基底属性的重要手段,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中两印支岩体(香目德岩体和察汉诺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两岩体均属过铝质花岗岩,具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戎模式,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轻微的不均一性,(^87Sr/^86Sr)t=0.70846~0.71289,∈Nd(t)=-5.54~-7.80,tDM-1.49~1.68Ga,两个岩体以高放射成因铅为特征,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326~18.644,(^207Pb/^204Pb),:15.560~15.693,(^208Pb/^204Pb),-38.172~38.549。岩雄地球化学特征与基底变质岩显示岩浆派生于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两岩体与西秦岭花岗岩类Nd-Pb同位素特征对比表明,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基底性质与西秦岭一样,具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 标签: 柴达木 基底 同位素 构造属性
  • 简介:转变思维方式,将航磁数据改变成与化探数据相同的格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基于物化探综合信息的区域Au找矿靶区定量预测模型。模型中航磁信息展现出优于Au元素的判别能力。以定量预测模型对全区各研究单元与已知有矿单元做相似程度判定,选择相似程度高的53个单元为一级找矿靶区(每个靶区面积25km^2),其中18个(34%)靶区内有已知矿床(点)产出,认为,其余35个(66%)预测找矿靶区应该是寻找Au矿的有利区域。此结果不但改变了传统(定性)地质研究中认为,航磁成果对Au矿找矿靶区判定效果不佳的结论,同时更加充分说明,海量数据信息中隐藏着极大的潜能,只有转变思维方式,依据大数据的观念,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地质问题)才能将其充分地挖掘出来。

  • 标签: 大数据 物化探信息 定量预测模型 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