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搜集的六年地下水化学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被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污染的浅含水层的污染物的分布和氧化还原进程已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在1990年发生石油泄漏后不久,大量的苯存在于污染源地区,在受污染的地区,地下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掉。截止到1994年,Fe(Ⅲ)和硫酸盐的减少是显著的晚期电子接收过程。非常有意义的是,1994年的溶解甲烷在测量下限以下。这暗示了缺乏有意义的甲烷群。然而,到1996年,含水层沉积物中固相Fe(Ⅲ)的氢氧化物的消耗和地下水中溶解硫酸盐的消耗导致了甲醇类的大量繁殖。在1996年—2000年期间,水化学数据显示甲醇类的新陈代谢更加普遍了,对沉积物的萃取物16s-rDNA进行分子分析,显示了更加多元化的甲醇类的存在,相对于污染羽中心的外面,它和水化学数据反映的变化是一致的。该快速氧化还原过程反映了几种因素,包括大量污染物,相对快速的地下水流动(0.3m/day)(1foot/day)和原始存在于含水层沉积物中的可由细菌引起减少的低浓度Fe(Ⅲ)氢氧化物(1umol/g)。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水文条件下受石油碳氢化合物污染含水层中的氧化还原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快速发生变化,并且有效的固相Fe(Ⅲ)的氢氧化物影响了变化的速度。
简介:5月17日,受我所邀请,法国NympheaWater公司驻华代表EmmanuelTurlin来所,就法国海底淡水泉勘探开发与我所科技人员进行交流探讨。NympheaWater公司一直致力于水下淡水勘探开发,曾第一次成功地从地中海海底36公尺深处抽取淡水。交流会上,EmmanuelTurlin分别从海底泉探测及定位、海底泉特性研究、导出海底泉三个方面介绍了海底淡水泉开发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法,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海底淡水泉开发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所科技人员对NympheaWater公司海底淡水泉勘探开发产生浓厚兴趣,并纷纷就海底淡水泉勘探开发与我所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交叉领域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简介:堰塞湖泄洪(LLOF)现象在喜马拉雅山流域很常见,这是由于滑坡作用形成的湖泊溃决所致。根据绘制的Satluj和Spiti河沿岸的活动滑坡和古滑坡图,发现第四纪时期一些河流被围堵而且在某些位置还发生了决堤。本文记载了2000年和2005年期间,横跨喜马拉雅山脉的Satluj和PareeChu河沿岸的堰塞湖溃决引发的LLOF。Satiuj和PareeChu河都流经中国西藏地区,对印度HimachalPradesh的Kinnaur区的河道和基础设施均有影响。结果表明,这些LLOF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与第四纪物质的处理以及与该区域内观察到的不同地貌带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