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注压降测试方法可使超低渗透的页岩储层在短时间内出现拟径向流,可以解决传统压力恢复测试在页岩储层应用中难以达到拟径向流的难题,从而快速准确获取页岩储层原始地层压力、储层渗透率及地层可压性等参数,为压裂优化、产能评价等提供依据。通过对注压降测试原理分析,针对涪陵页岩气井特点,开展了设备配套、工艺优化研究,并在涪陵页岩气田应用5井次,各井均在15d以内出现了拟径向流,解释获取的储层参数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说明该测试方法适用于页岩储层测试评价,具有施工周期短、占用设备少的优点,是一种经济、高效、安全的试井测试手段。

  • 标签: 页岩气 微注压降 试井测试 G函数 拟径向流 原始地层压力
  • 简介:从渗流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气水相地层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在获得数学模型解后,考虑地层损害和非达西效应的影响,推导出气水相流井的二项式产能分析方程,从而建立了气水相流井稳定流入动态关系曲线的理论.由此,可以作出气水相流井的流入动态关系曲线,为气水相流井的产能及动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气水井 两相流动 产能方程 动态分析 渗流力学
  • 简介:大部分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是气水相流动,采用常规的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不能得到合理的储层参数。通过建立气水相流的气井试井解释方法,结合实际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新的试井分析方法更能准确的反映储层的流动情况,根据解释结果计算的产能与实际产能情况相符。

  • 标签: 相对渗透率 气水两相流 试井
  • 简介:数值试井是解决地层中多相流试井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考虑复杂地层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井筒气水相流动和地层气水相渗流等对试井分析的影响,建立了气水丙相地层/井筒相组合数学模型。在对井筒微分方程进行离散时,采用交错网格离散井筒气水相流动的动量守恒方程,解决了常规网格导致的不合理压力场问题,为模型的求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交错网格的应用是成功的。

  • 标签: 交错网格 试井 气井 含水两相 数学模型 天然气
  • 简介:流型的研究一直是管路内相流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从近些年的研究情况来看,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应用等的限制,与圆管内相流相比,对环空管内相流流型的研究起步较晚,自70年代末至今,只有少数学者对空气—水(或油)、空气—泥浆相流流型及转换进行了一些理论及实验研究。现有的一些有关流型及转换的研究结果大多是针对垂直环空管内上升相流而言的,对其他配置形式的环空管相流研究不多,并且许多结果均是在较小的工况范围内取得的,还不能在更大的工况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石油开发生产中

  • 标签: 环形空间流动 两相流动 研究
  • 简介:在包含有毒化学溢物流、地下储罐的泄漏、化学废料堆的场所需要长期监测,目的是降低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目前的监测方法费用昂贵而且时间集中,采样和分析技术存在局限性。野外人工取样的实验分析每个水样花费100—1000$(不包括采样的费用),并且要协调样品采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

  • 标签: 传感器 有机污染物 微化学电阻 水污染 敏感聚合体 导电粒子
  • 简介:本文通过塔里未盆地英买力地区下第三系油气藏和提尔根西构造吉迪克组油气藏发现过程的追述与分析,指出了从勘探指导思想,勘探目的层的设计、近平衡钻井技术的应用,固井质量的严格控制,及时的中途测试,过细的完井试油等对及时地发现油气藏,不漏失一个油气层,加快勘探步伐和提高勘探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油气藏 勘探 试油 固井 近平衡钻井
  • 简介:未经过处理的废弃尾矿,由于有毒元素,诸如砷(As)和铅(Pb)的扩散,可能导致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植物修复是大型矿山废石堆治理使用的方法。采集植物种类样品是在南韩个废弃的金矿(Au)中进行的。根据美国环保署3050方法(US-EPA,1996)对植物样品进行分类,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分析。得出植物的浓度和生物累积因素并总结了含有一种以上金属的植物种类。建议生长在Myoungbong尾矿的白杨树是对大规模金尾矿治理具有再种植的潜力。从Duckum尾矿采集的欧洲蕨中得出,砷的累计远远低于记载的超量堆积的植物累积的量,但是,通过每天相关的饮食,可能会对居民的健康造成长期不利的影响。

  • 标签: 重金属 矿山 植物修复 植物 植被
  • 简介:简述了低渗透油藏、油水相低渗透油藏非达西试井分析研究的新进展。提出对低渗透油藏应建立公认的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准则数、数值试井模型及分析方法,指出低渗透油藏是否存在非达西渗流,除加强渗流特征的影响因素、渗流形成机理的研究之外,还要从实验上能够模拟代表真实的现场条件的体现度。

  • 标签: 低渗透油藏 试井分析 新进展 研究展望
  • 简介:本文提供了采于1115个水井过滤器的7671个地下水样的分析结果(1993—2001年,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在丹麦,地下水被广泛用作饮用水。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的目标。是描述地下水的现状、发育以及地下水受到的影响。本文对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的计划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该项目所获得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被监测地区。所补充的数据包括约6000个供水井的供水系统的监测数据。除了农药(杀虫剂)之外。还必须着重考虑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以监测项目所得出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讨论。根据化学性质,对所监测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类:芳香烃;氯酚;洗涤剂;卤化脂族烃;醚(MTBE);苯酚和邻苯二甲陵盐(或酞酸盐)。所监测地区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化合物是:甲苯(18.7%)、苯酚(14.6%)、二甲苯(10.9%)、三氯甲烷(9.5%)和苯(8.8%)。浓度常大于丹麦饮用水的最大残留限量(MRL)的5种化合物是:二丁基酞酸盐(d.buthylphthalate)(28%)、苯酚(14%)、2,4.二氯苯酚(10%)、三氯甲烷(10%)和五氯苯酚(7%)。总的来说。在1993-2001年的监测期间。在1115个被监测的水井过滤器当中,57.8%的过滤器被检测出至少含有一种或者多种化合物。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年平均出现率为19%。

  • 标签: BTEX 氯酚 洗涤剂 饮用水 地下水 微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