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许多致密气井和页岩气井的线性流态都可以持续数年。然而,非常规油藏(如巴肯油藏)生产分析表明,线性流态并不是唯一的主导流态。现场数据表明,受增产处理油藏体积(SRV)影响的边界流(boundary—dominatedflow)和复合线性流的持续时间一般要远长于早期的线性流态。根据裂缝网络或SRV模式,非常规油藏的线性流态可能只持续几个月,但对估计最终开采量(EUR)的贡献却高达约30%。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模型来识别裂缝网络模式和获取相关流动参数的方法,由此得出的油藏描述结果被移植到油藏~流量数值模拟模型中,用于捕捉非常规油藏系统中压实作用、多相流动特性以及各种流态对开采动态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助于认识油井的开采动态,以便于了解历史拟合情况。特别是,文中通过产量不稳定分析确定了裂缝网络模式和流态,通过数值模拟与解析模型相结合,开展了生产动态约束下的历史拟合;对非均质效应、压实效应和多相流效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此外,还介绍了本方法在巴肯油井的现场应用。研究认为,在开展详细的油藏一流量数值模拟研究之前,应当先进行解析模拟。该项研究成果为改善非常规油藏描述奠定了基础。
简介:泥岩孔隙网络对于沉积盆地流体动力学特征有很强的改变作用,对于油气分布和注入流体的封存也有关键的作用。我们从陆相和海相泥岩中采集了岩心样品,深入研究了各种地质环境中孔隙类型及其网络的特性,并通过压汞孔隙度仪测量估算了毛细管突破压力。,利用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了定量的和定性的三维(3D)观察结果,对这些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根据形态与连通性可以划分出七种主要的泥岩孔隙类型。在所研究的全部泥岩样品中,都存在一种主导的面状孔隙类型(planarporetype),而且其配位数(即相邻连通孔隙的数目)通常较大。由于在连通孔隙d的连接点处孔喉较小,这种类型的连通孔隙网络是导致压汞毛细管压力较高的原因,而且可能对这类泥岩中大部分的基质(流体)输导能力有控制作用。其他孔隙类型与自生(如交代或孔壁附着结晶)粘土矿物和黄铁矿结核有关,包括与体积更大、刚性更强的碎屑颗粒相邻的粘土团(claypacket)中的孔隙、有机相中的孔隙以及与缝合线和微裂缝有关的孔隙等。自生粘土矿物分布区内的孔隙通常会形成较小的孤立孔隙网络(〈3μm)。有机相细脉里的孔隙以管状孔隙或槽状和/或片状孔隙的形式存在。这些孔隙在3D重建空间中可以形成较短的连通网络,但所形成的孔隙网络的长度似乎超不过几个微米。本文研究的泥岩层的封闭效率随着沉积地点到物源区的距离和最大埋深的增大而提高。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连续监测水驱动态数据的方法,这些数据可以是单井数据、井组数据或者整个油田的数据。通过注水进行非混相驱的效率取决于许多参数,包括流度比、纵横比和非均质性指数。累积水油比(在本文中叫做CWOR)可以作为评价水驱效率的无因次参数。为了得到这些控制参数的标准范围,进行了以模拟为基础的研究(包括这些因素的重复组合)。估算了CWOR的预计范围(从1.5到50以上)。此外,检验了不同油藏给定条件下的瞬时WOR(IWOR)与CWOR的上升趋势,可以把这些趋势作为测量水驱效率与预计的渐近水平的监测工具。本文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即通过比较IWOR与CWOR的无因次曲线估算油藏非均质性指数。
简介:1999年完成了埃及苏伊士湾0ctoberJNubia油藏的多学科深入研究。虽然与苏伊士湾石油公司的其它油田相比,Nubia油田较小(只有7口工作井,原始石油地质储量为1.32亿bbl),但是,这项研究工作证明是很有价值的,找出了3个开发远景区块,对它们均巳钻开发井,日产油量增加6000bbl,石油储量增加660万bb1。多学科研究组建立了一个综合3—D可视化油藏特性模型,该模型是了解油藏体积和动态的优秀模型。它为在3—D背景下了解流体穿过断层运移的特征提供了所需工具。构造分析从重新解释全油田3—D地震数据集开始。然后往构造模型中输入岩石物理参数,以便生成油藏特性模型。大范围的油藏动态制图,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油藏内的流体流动状况和识别未波及产层的面积。例如,对14个油组绘制的含水率图有助于确定水浸的主要通道。该油藏为一个倾斜断块,面积为750英亩。产层为石炭纪Nubia砂岩,平均产层总厚度为600ft,产层有效厚度为357ft,孔隙度为23%,渗透率在lD范围之内。这个油田具有相当强的天然水驱,这有助于保持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即使据预测该油藏中的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巳达到48%,但是通过开展3—D油藏描述和油藏管理研究,找出了3个水区波及效果差的区块。据估算,对3个远景区块进行钻探,可增采900万bbl风险加权储量。此外,详细的油层动态分析有助于确定现有井的射孔和波及作业方案,由此可增采300万bbl原油。所建立的油藏特性模型和所编制的油藏开发方案对在今后几年里管理该油藏是大有稗益的。
简介:本文回顾了以往10年在北海挪威海域开展的一系列区域盆地模拟研究,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工作。所调查的这种模拟方法是对控制含油气系统的盆地作用进行全定量模拟,这些作用就是源岩成熟、源岩排烃并进入输导层、输导层内的二次运移以及圈闭的充注一溢出一漏失。在过去10年,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数据综合技术的能力提高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最重要的是提供了重复利用和不断更新现有盆地模型的机会,这是有关研究方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文中讨论了这种做法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论述了这种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并以挪威30/8、30/12和特罗尔东部区块为例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