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TGS公司宣布,从Polarcus海洋地球物理公司购买的Capreolus3D地震勘测项目已全部完成。此项目涵盖了澳大利亚西北海域Beagle和Bedout两大二级盆地内已证实但未勘探的油气区带,3D地震总覆盖面积达到22130km2。项目包括PhoenixSouth和Roc两大油气发现的3D地震,还有目前正在钻的Dorado-1勘探井和PhoenixSouth-3评价井。8月8日,Dorado-1井在Caley组发现轻质原油,在Baxter组钻到凝析油,在更深的Crespin组和Milne组都钻遇轻质原油。TGS公司宣称,将对2013年在澳大利亚Polly3D地震勘测项目与邻区的公开数据进行重新处理。Polly3D地震覆盖面积7970km2,紧邻Capreolus3D地震覆盖区域。
简介:砂岩岩心和钻屑中的含油流体包裹体代表了隐蔽的石油显示。含有此类包裹体的石英颗粒的数目(GOI数)反映了砂岩储层中曾经历过最大的古含油饱和度,而与现今流体相无关。含油饱和度高的样品比含油饱和度低的样品的GOI数至少高一个数量级。因此,在原始油被后期填充气取代的井中,可根据这些流体包裹体的资料确定古油柱并划分原始油一水界面。此外,若能利用详细的GOI图精确确定原始油一水界面的位置,那么就可以确定古油柱的高度并估算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奥利弗(Oliver)油气田位于澳大利亚蒂汶海(Timor),现在含有一个178.5m的油气柱,其中气柱高164m,位于14.5m油柱之上。该油气田已填充至溢出点。奥利弗-1井的GOI图显示,在现在的气柱内古油柱的总高度曾在99-132m之间,原始石油地质储量高达2亿bbl,明显高于现在4500万bbl的储量。高达1.55亿bbl的油从奥利弗构造转移到其上倾方向的倾斜断块,从而大大改善了该断块构造的勘探远景。GOI制图法是一种储层描述新方法。它能可靠探测现在被气充填的圈闭中的古油储。在新井钻探之前,利用这些资料可以定量描述气藏及其附近未测试构造的油藏潜力。
简介:森赖斯-特劳巴杜(Sunrise-Troubadour)凝析气田位于澳大利亚的达尔文西北部450km的帝汶海中,其反凝析油储量为10~16×10^12ft^3。80m厚的中侏罗统硅质碎屑岩气藏分布在以断层为界的构造圈闭中,其垂直幅度为180m、面积75×50km。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期认真的评价工作后,发现该气田储量巨大。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工作的地球科学结论及其对项目评价和开发计划的影响。储层性质、连续性和连通性是决定地下气藏规模的基本要素,这些参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总的来说,储层层序有效厚度与总厚度比为中等(约为30%),但是,大部分天然气分布在两个有效厚度与总厚度比高的小层中。后一个主要含气小层可解释为低水位期的沉积,其下部单元为深切谷复合体,上部单元为强制海退的陆连滨面沉积。在这种有限的合适环境中,形成了横向储层上连续的和宽阔的席状地层。从岩性上来看,储层由极细-粗粒石英砂屑岩和亚岩屑砂屑岩构成,夹有不同的微成至开阔海相泥岩所有层序显示出整体向上受海侵的影响加大。断层和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发生在第四纪。精细的断层模拟结果表明,这个宽阔的构造隆起被断层封隔的可能性很小。气田中烃类成熟度和凝析油产量不同说明,从成熟(1.3~1.4%Ro)的中侏罗世海相干酪根烃源岩中生成的近期富集烃类不平衡。压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态含水层上面有一个倾斜的气一水接触面。储层地质资料与随炮检距变化的地震振幅(AVO)的拟合用来限定使用统计反演技术的沉积模拟。随后,在沉积模型上绘制所有随机模拟产生的亚地震断层,进行动态储层模拟。其工作流程包括识别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和对这些参数进行详细评价。这样尽管钻井资料很稀少,依然可提供可靠的储层的体积和动态资�
简介:在经历过剥露作用的含油气盆地,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的最大埋深一般都具有不确定性。澳大利亚东南部重要的产气区奥特韦盆地(Otway)就是如此,该盆地曾经历过多期次的剥露作用。在分析下白垩统河流相页岩声波时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估算了110口陆上和海上油气井中地层的剥露幅度(exhumationmagnitudes)。结果表明,在奥特韦盆地东部陆上部分,后阿尔布期(post—Albian)的净剥露量很大(〉1500m),而在该盆地的其它地方,净剥露量一般很小(〈200m)。这些结果与根据热史资料得出的估算值一致。与中白垩世和新近纪挤压构造有关的净剥露量分布表明,剥露作用主要受控于板块边界作用力驱动下的短波长盆地反转(short—wavelengthbasininversion)。白垩纪早期,在奥特韦盆地东部陆上部分和盆地北部边缘一带,较大的埋深与高地热梯度耦合,使下白垩统烃源岩大都进入过成熟状态,来自最初充注的任何剩余烃类可能都被捕集在高度压实的储层和/或(与裂缝有关的)次生孔隙中。然而,在埋藏较深时期,这些储层中的蒙脱石粘土矿物转变为伊利石,使储层脆化,发生天然水力破裂作用,为低渗透率油气区带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当前接近最大埋深的烃源岩,其温度适合于天然气的生成,控制这些地区油气勘探潜力的关键因素是断裂圈闲的密封性以及油气充注和圈闲发育的时空配置。
简介:南希利丘亚(YuzhnoKhilchuyu)油田位于蒂曼-伯朝拉盆地,发育了四套叠加的下二叠-上二叠统茛岩和砂岩储层。这些储层的水下深度为2150~1704m。主要储层为下二叠统(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灰岩,1985年由俄罗斯国家储量委员会认可的石油地质储量为15.84×10^8桶(2.14×10^8t)。此外,上覆带气顶的下二:叠统孔古阶砂岩小型油藏含有少量石油,石油地质储量为1600×10^4桶(2.2×10^6t)。上覆的上二叠统砂岩中还含有少量游离气,其天然气地质储量总计为7.63×10^8m^3、(270×10^8ft^3)。从现有资料看,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油藏中部的产能较高,而翼部产能较低。该油田的开发需注水保持油藏压力。
简介:Addax公司经营的尼日利亚海上Okwori油田的开发实践表明,对于因采用传统方式开发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而搁置的项目,若采用先进技术和新合同模式就可以使其重新盈利。Okwori项目证明,以往用于大型海上油田的开发技术,也能应用于中等水深(440英尺)、地质条件复杂的小型海上油田的开发。Okwori油田采油井采用的井下防砂措施是地面液压控制的多种选择性完井方式与膨胀防砂筛管相结合。采用水下工具组合对海上小油田进行全面开发,在尼日利亚尚属首次。Okwori油田距离已有生产设施较远,项目审批阶段计算的技术可采储量小于5千万桶,开发方案中没有直接采用常规的利用海底回接管线连接到已有生产设施的做法,而是通过6时水下输油管线和立管连接到租用的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上。Okwori油田租用的生产设施具有内部扩展能力,为诸如2006年10月完成(一期)开发的Nda油田增加新的回接,或根据进一步的勘探和评价钻井结果服务于开发区块内其它部分的重新部署。回顾油田的整个作业情况,可看出该项目在诸如完井设计、完井液、增产措施、井下防砂系统和改变油嘴大小等方面的学习曲线都比较陡。
简介:增产处理方案设计必须实现完井效率和经济可行性的平衡。服务公司已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用于研制适用于致密含气层的高成本效率的处理液。这方面的研究重点一般是压裂液和携带支撑剂的粘滞液。实践已证明稀驱油液(Thinbankingfluids)是适用于阿巴拉契亚盆地致密气层的最高成本效率的压裂液,但由于其携砂能力差,因此很难获得更长久而且更有效的支撑裂缝。影响裂缝中支撑剂输送的因素有多种,但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支撑剂的密度。人们已把研究重点从流体性质对携砂能力的影响转向支撑剂特性对携砂能力的影响,由此而开发出的新技术已用于解决阿巴拉契亚盆地降低成本一提高产量的难题。在组约、宾夕法尼亚、俄亥和西弗吉尼亚北部地区的几个详细的实例中记载了,为在很紧的经济条件下获得更高效益的裂缝,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轻质支撑剂。本文将分析用这种新型轻质支撑剂处理的有效性,即根据气井的经济效益来判断运用这种新技术于最难对付的盆地之一是否真的既具有成本效益又提高天然气产量。运用斯托克斯定律计算表明,比重1.25g/cc的轻质支撑剂的终端沉降速度只有筛目尺寸相同(20/40)的白色渥太华砂的四分之一。采用简单的单相气体模拟模型确定不同裂缝长度条件下的初产量和累计产量。模拟结果表明,如果能够获得比较长的视有效裂缝长度,那么产量将提高,储采比则降低。
简介:薄皮冲断带的构造样式主要受地层层序和岩性地层单元(坚硬层和松软层)的相对厚度的控制。相对而言,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和滑脱褶皱)的几何形态是可预测的,而厚的松软层的塑性变形产生的塑性双重构造却使上覆坚硬层抬升并变形。这里将塑性双重构造称为“塑性双重构造”。在亚拉巴马州的阿巴拉契亚冲断带,塑性双重构造集中在以泥岩为主的厚而松软的层序中,而这些层序与区域性滑脱构造之下的基底断层有关。受褶皱和断层的影响,坚硬层顶板发生变形;而塑性双重构造中松软地层的构造增生作用又使之抬升。塑性双重构造的缩短可能使坚硬层顶板发生平移而覆盖在前陆上。其侧向削蚀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如覆盖在侧向减薄的塑性双重构造上的坚硬层顶板,小到一个横推断层。阿巴拉契亚冲断带的一些例子表明,其构造样式可能比目前认识的更为丰富。塑性双重构造的几何形态以及变形的坚硬层中可能发育密集分布的裂缝,这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地层应力衰减(Stressdepletion)是低渗透率油气藏产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天然裂缝不但能提高这种油气藏的总体孔隙度和渗透率,而且也增加了应力敏感性。了解此类油气藏的第一步就是同时描述压力场和应力场,而且要结合井下响应分析。本文介绍在哥伦比亚近临界状态的库皮亚瓜(Cupiagua)凝析气藏所进行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研究。研究区异常的σH>σv>σh^*构造应力状态以及明显的天然裂缝和地震活动,使这里成了研究地质力学作用对气藏动态影响的理想地点。文中介绍了与岩芯分析和数值模拟解释相结合的一项重要试井分析,同时提出了以优化气藏管理和最终采收量为目的的若干实际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的下降不但与井眼附近的天然气凝析效应有关,而且也与紊流(turbulentflow)和地层应力衰减分不开。天然裂缝的开合是一种可以解释气藏产能应力敏感性的潜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