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非常规天然气(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能源类型。这类气藏的低渗透率非常低,其经济开采取决于甜点区的识别。目前,这类气藏常用的开采技术大都极大地依赖储层的可压裂性。含气页岩储层内存在脆性比较好且渗透率比较高的层带是页岩气开发取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这类脆性带与泥岩内石英和/或碳酸盐矿物含量比较高有直接关系。在粘土矿物含量比较高的泥岩中,石英矿物可能会因海底动物(infaunalorganisms)的掘穴活动而富集和重新分布。页岩储层中物性较好的带,可能是由石英颗粒选择性富集形成的粉沙质和砂质弯曲条带(tortuousstrips),这些石英颗粒构成了潜穴晕环(burrowhalos)。颗粒选择性(Grain—selective)潜穴可以改善储层的储集能力、渗透率和可压裂性,因而控制着页岩油气储层的存储系数(storativity)。文中展示了三种不同类型藻管迹状(Phycosiphon—like)潜穴的三维重建结果,并研究了可能因遗迹组构的存在(ichnofabric)而形成的流体流动通道。采用体积法对藻管迹状(phycosiphoniform)潜穴制造者产生的生物扰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这类生物扰动层段内,孔隙度和渗透率因生物扰动而提高的沉积岩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可达13%~26%。因生物扰动而形成的石英质条带高度弯曲,而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表现出很好的连通性,从而使页岩的纵向和横向渗透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此外,潜穴产生的石英格架(quartzframeworks)可以改善原本不具脆性的泥岩的局部可压性。
简介:丹麦和瑞典的碳酸盐岩丘状构造的图象是根据测地雷达(GPR)反射和露头分析结果获得的。GPR资料是在石灰岩采石场收集的,该资料提供的穿透深度约为10m,垂直分辨率约为0.5m。丘状构造部分属于欧洲西北部上白垩统一丹麦阶(下古新统)白垩群,根据其结构、空间分布和大小(宽度和长度为30~60m,高度为5~10m)判断,这些丘状构造彼此是相似的。位于瑞士、丹麦和北海之间的卡特加特海的地震反射图象显示有大型(宽500~1000m,高50~100m)碳酸盐岩丘状构造。这种大型丘状构造的解释与GPR和露头观察结果是相冲突的,我们认为这些观察结果是相矛盾的。根据GPR测量结果和露头分析,我们建立了碳酸盐岩丘状复合构造的仿真标准模型并得到了模型的合成地震剖面。模拟结果表明,单个丘状构造的地震分辨率低于10~25m,多个丘状构造叠加产生的干扰效应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大型丘状构造。我们发现碳酸盐岩丘状构造的地震图象解释是十分重要的。碳酸盐岩丘状构造可以形成圈闭,丘状复合构造几何形态正确的地震解释对于评价这种构造的性质和油藏潜力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