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二叠系-三叠系Khuff组被视为世界上最为高产的天然气储层。Khuff组储层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均具有非均质性,而仅凭地下资料无法全面认识其井间非均质性。沙特中部出露的Khartam上段是Khuff-B储层上段和整个Khuff-A储层的极好露头类比对象。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重建Khartam上段的数字露头模型,涉及了沉积学研究和数字激光扫描建模。对四条剖面进行了观测,这些剖面覆盖了整个Khartam上段露头,并建立了综合剖面。研究发现,Khartam上段露头由六个岩相组合构成,它们分别是在三种沉积环境中发育的,包括滨外(offshore)(深一浅潮下带)、前滨(foreshoal)和浅滩(shoal).在四个不同的位置上利用地形激光扫描仪对露头进行了扫描。利用Polyworks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了处理,并建立了Khartam上段的真实感模型(photorealisticmodd)。结合运用ArcGIS和GeoAnalysisTool软件,对数字模型进行了解释。通过数字建模,实现了准确的岩相结构测量和统计测量,并把数字建模与传统的野外观测资料结合在了一起,研究了露头地层的横向连续性及其构型(architecture)。此外,该模型还揭示了所研究露头中储集层单元以及隔层或非储集层单元的构型和连续性。本次露头研究结果与地下研究资料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预测地下Khuff组储层的品质。
简介:今天国际油气区块市场的机会似乎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资源国控制和监管着获取这些机会的大门。本文将分析政府是怎样履行这方面职责的,重点是资源国政府开展轮次招标的经验。数十年来,在美国海域、北海和澳大利亚海域发放油气区块都优先选用了轮次招标。如今这种方法已在非常不同的国家得到使用,如巴西、伊朗和法罗群岛(FaroeIsland)。最近的趋势表明,每年至少有20个国家举行轮次招标。资源国政府使用轮次招标的目的,是使相互竞争区块作业权的公司尽可能增加义务工作量。轮次招标也符合公平竞争原则,而许多政府为了消除垄断、限制性发包以及危害性极大的腐败现象,都在积极引入公平竞争机制。然而仍有许多国家依靠双边谈判发放区块,另有一些国家则是两种方法兼顾。本文要剖析轮次招标的若干具体内容,包括相关资料的收集与获取、区块选择、参与投标的资格认证、投标要素、标书评价和发标程序以及轮次招标的管理。所举实例用于说明资源国政府如何解决一系列问题,如在标书评价中增加透明度、为所有竞争者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舞台以及由现有的所有者控制资料。过去十年来,轮次招标出现了更加明确及公开竞争和透明度更高的趋势。尽管外部投资的减少对它产生影响,但这种趋势很可能继续下去。假如有限的财力和专业技术能有效地用于萧条的勘探环境,尤其是那些勘探新区和勘探程度很低的国家,那么国际和其他机构的最有效投资就可能很好地建立一种国际许可证招标的公平机制。总之,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文化和社会制度,研究出一套区块招标的策略,但不需要标准形式的轮次招标程序。
简介: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含气面积大、井数多、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低,经过多年开发后气藏非均衡开采严重,开展精细的气藏动态评价存在难度.通过动静态资料结合,形成了地层压力评价、动态储量评价、产能评价等低渗非均质气藏动态精细评价技术,落实了气田开发动态指标,并创新应用相控建模技术形成了靖边气田碳酸盐岩气藏基于动态约束的地质建模方法,准确刻画了沟槽的分布形态和描述了储层属性的非均质性.另外针对靖边碳酸盐岩气藏“古地貌侵蚀沟槽发育导致井位优选难度大,气层薄、局部小幅度构造变化快导致地质导向难”的特点,技术攻关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靖边气田水平井开发技术,为靖边气田单井产量提高及气田的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简介:中国东部油区多为陆相复杂油气藏,大多经历了近50年的开发,平均采收率仅为30%,剩余油潜力依然很大。如何最大限度地开采剩余油气资源,大幅提高地球物理资料的分辨能力,准确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搞清剩余油分布是关键。由于井问信息少、多解性大,常规技术建立的油藏模型精度低、确定性差,不能满足油田精细开发的需求。国内外的单项研究实践表明,破解制约油田高效开发的这一技术瓶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地球物理信息,发展能够在三维空间有效识别剩余油富集区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该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油藏进行精细研究的集成配套技术。其主要技术思路是,以岩石物理、高精度三维地震、多波地震、井中地震等关键技术为基础,突破井孔地震高分辨率处理与解释技术,实现井地地球物理资料联合拓频与反演,完成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约束的确定性构造、储层和流体的精准建模,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实现油田高效开发。
简介:从1990年以来,以阿纳达科(Anadarko)为首的合作项目已经在阿尔及利亚的伯开恩(Berkine)盆地发现了超过2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储量。自1986年项目开始实施,到1998年HBNS油田首次投产,共经历12年的经营历程。阿纳达科公司是1986年进入阿尔及利亚的,当时其前身潘汉德勒东方(PanhandleEastern)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国家油气公司(SONATRACH,本文译为索那恰奇)签订的液化天然气合同刚刚失败。那时,由于旧的石油法限制了合同的执行,许多外国公司都撤出了阿尔及利亚。阿纳达科却认为在伯开恩盆地存在一个储量丰富而未勘探的含油气系统,但由于地表沙丘和地下盐层的影响,使地震剖面难以识别,钻探难以开展。1990年1月,根据新油气法签订了一个产量分成合同,使阿纳达科有权勘探5百万英亩(2百万公顷)的土地,作为交换,阿纳达科要投入1亿美元的义务工作量。阿纳达科的首口探井经1991年11月的测试是口干井。此后对运移通道的研究以及新的二维地震数据的采集,使该公司在1993-1998年期间发现了9个重要油气田(单井自喷产量达到21,395桶/日)。自HBNS油田在1998年5月首次投产以来,原油日产量在3万桶至7万桶之间变化。随着其他油田的开发,到2003年原油日产量将超过30万桶。阿纳达科合作项目的成功应归于管理层的远大目标和承担风险的勇气、对富有远景但尚未勘探的含油气系统的深刻认识、项目的有利时机(在比较有利的新油气法出台前夕进入合同谈判)、与索那恰奇建立的良好关系、应用新技术(地震和钻井)以及履行长期的义务勘探工作量。未来的挑战集中在为了阿尔及利亚和外国投资者的共同利益,有效而及时地开发所发现的油气田。
简介:海上A气田存在储量丰度低、测试无阻流量低及边底水发育等特征,以常规井网进行开发经济效益较差。在开发方案编制中,国内海上气田首次提出应用多分支井开发的新思路,优化得到一套水平井与多分支井相结合开发的开发井网。多分支井开发海上气田的尝试有效地降低了该气田的开发井数,推动了开发方案的实施。开发方案编制中以数值模拟为手段,对开发井型、井数进行论证,对水平段长度、开发井纵向位置及分支角度等进行了优化。基于优化结果,实施的多分支井在4年的生产实践中表明:①根据A气田地质特点,水平井及多分支井主支长度在800~1000m,分支与主支角度以30°为佳;②A气田的生产实践表明,多分支井部署在气田中上部生产,可以较好地保持低水气比生产,延缓水锥,保障气田稳产;③多分支井提高产能效果明显,生产实践证实其产能可达定向井的3~6倍,初步测算投入产出比可达到定向井的2~4倍。
简介:在水平井储层地质导向钻进中,地层发生突变导致钻头偏出产层的情况时有发生,运用悬空侧钻的方法在储层内侧钻,选择更加有利的井斜角继续在储层内钻进,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施工方法。磨017-H8井及磨030-H5井在水平段正常地质导向钻进时,由于地层突然变化导致井眼轨迹偏离储层,然后在储层的上都紧邻井段,采用悬空侧钻技术成功地回到储层,提高了储量钻遇率,为实现预计气产量提供了保障。文中介绍了磨017-H8井产层段基本情况、侧钻缘由及悬空侧钻的技术原理、侧钻点的选择依据、钻具组合、主要技术措施、施工简况及效果,得出了一些认识和建议。图4表2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