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气田开发过程中,气井无阻流量是评价气井产能、制定合理生产制度最重要的依据之一。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是陈元千教授利用四川16口气井的稳定试井数据,采用平均α值的方法建立的一点法无阻流量计算公式。开发实践发现,该公式对不同的气田计算的无阻流量仍可能带来较大的误差。以川东地区30余年稳定试井资料为基础,利用最优化法对一点法产能公式进行改进。经比较,最优化方法获得的一点法公式比平均α法获得的一点法公式计算的无阻流量误差更小,对产能评价更可靠。
简介:作为综合性时延地震方案的一个主要内容,对PanCanadian的Weyburn油田薄层状裂缝碳酸盐岩油藏的大规模CO2注气进行监测,于2000年8月在注气前,成功地采集到了水平井井间地震测量的原始数据。该项目的目标是要推广可能追踪作为时间函数的CO2含量详细变化的技术以及证实地面地震数据(3分量和9分量三维)和三维VSP的监测效力(在相同的时间里做这两项工作)。这实现这一目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和在一个产量限定的时窗内,结合作用压电震源挠性管和48级压敏检波器串的创新技术,在两口平行水平井进行了作业。所记录的资料展示了以很多有用波型组成的波场。处理结果表明,用压缩波(纵波)、剪切波(横波)和管道波导波的层析成像,对监测注CO2气的效应有较好效果。我们相信,这次在Weyburn作业的成功,向人们展现出井间地震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简介:采用数学预测模型对气区产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数学模型的角度论证天然气业务发展规划主要指标的科学性,对指导天然气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的编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气田常用产量预测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总结和评价,从中选出不受模型分类因子正整数取值限制的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Ⅱ型预测模型,以及目前常用的广义翁氏模型等3种预测模型对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产量进行全生命周期预测。结果表明:(1)3种预测模型对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产量发展趋势都有着较乐观的预测结果,由于各自数学原理不同,预测结果中峰值时间、峰值产气量、峰值产气量发生时的累积产气量等存在着差异;(2)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翁氏模型在2021—2030年预测年产气量均在(200~210)×108m3左右,更符合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形势,其预测结果更为可靠;(3)广义Ⅰ型预测模型预测峰值时间出现在2065年,峰值产量285×108m3,相对稳产期17年,而广义翁氏模型预测产量峰值时间则在2050年,峰值产量270×108m3,相对稳产期11年。
简介: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埋藏深,储层平面展布连续性差、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直井产量低,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水平井已成为火山岩气藏的有效开发技术,但由于火山岩气藏普遍含底水,且大部分水平井为压裂投产,现有的合理产量计算方法未考虑到出水的影响。因此,①通过建立典型水平井的地质模型,在对单井及邻井历史开采数据拟合的基础上,确定各区水平井合理工作制度及产能主控因素;②采取临界携液流量、底水脊进临界产量、采气指示曲线法等气藏工程方法,综合考虑气井携液、底水锥进等多种因素,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合理单井配产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和改进水平井开发的合理工作制度有效指导了水平井生产,延缓了产量递减及底水上升,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简介:经过短短几年勘查工作,已在吐哈盆地西南部初步落实了十红滩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初步查明西山窑组一、二、三岩性段中赋存的南、中、北三条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带。十红滩矿床外围,大间距钻探证实找矿目的层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稳定分布;地层泥(煤)—砂—泥(煤)结构良好;岩性—岩相—地球化学特征对砂岩型铀成矿极为有利;在十红滩以西南矿带继续向西延伸;在十红滩以东的白石滩、迪坎儿等地段也发现了工业矿孔;西起苏巴什、东到迪坎儿,大量勘查钻孔发现了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和异常。在哈密坳陷南缘等铀成矿有利地区,钻探查证已初步圈定层间氧化带3~4层,发现了砂岩型铀矿工业矿孔和铀矿化。系列勘查研究成果展示了吐哈盆地南缘良好的地浸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路是:系统开展吐哈盆地南缘勘查评价,继续主攻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适当探寻侏罗系、第三系中与油气有关的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可能性。建议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深挖细找扩大十红滩矿床规模,探索查证外围新矿带和新层位,预测筛选新的找矿有利区段”三个层次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