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运用CUM-AIC方法分析了聊古-井气氡浓度观测资料,发现2006年4月9日山东莘县与河南濮阳交界的濮阳ML4.6级地震前气氡浓度有异常变化,异常持续时间达10天,计算结果中的转折点对应着异常的起止时间.CUM-AIC方法优于传统的一阶、二阶统计量分析方法.

  • 标签: 高阶统计量 气氡浓度 CUM-AIC方法 短临异常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密度增大,加剧了城镇地震灾害的风险。然而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大多对城镇地震应急的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如缺乏专门的技术平台及时对地震灾情进行有效的评估等,影响了当地地震应急的成效。本文针对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在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丹棱县为例,设计并构建了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为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提供了技术平台,可提升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科技含量和管理服务能力。

  • 标签: 城镇 地震应急快速评估 系统设计 丹棱县
  • 简介:我国小城镇抵御地震的能力非常脆弱,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很严重的破坏,原因是大多数小城镇的建筑都没有考虑抗震设防。汶川地震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规范小城镇建筑、设计和施工,提高小城镇建筑抗震能力,已迫在眉睫。而现有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小城镇,小城镇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缺乏有效的约束。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小城镇建筑抗震设防目标的确定提出了一些意见,总结了小城镇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提高小城镇建筑抗震能力的建议。

  • 标签: 小城镇建筑 抗震设防 设防目标 设防难点 设防建议
  • 简介:本文研究了深州地震台土壤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地温、降水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关系。深州台CO2浓度具有夏高冬低的年变特征。2014年7月CO2浓度值在正常上升的背景下,出现转平而变低,导致了与正常年动态不一致。通过与地温、降水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相关分析,认为台站周边楼盘施工开槽打桩使CO2扩散通量增加,使土壤CO2逃逸,造成深州台CO2浓度测值变低。

  • 标签: CO2 深州地震台 开槽打桩 扩散 土壤气
  • 简介:利用浅层人工地震、电法勘探和工程钻探等多种方法在潍坊市开展了隐伏活断层探测工作,查明了潍坊市城区周围沂水-汤头断裂、郎部-葛沟断裂、寒亭断裂和潍县断裂等6条主要断裂的位置;通过释光(TL、OSL)和电子白旋测年(ESR)研究了这些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潍坊市城区范围内无活动断层通过,为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活断层探测 沂沭断裂带 隐伏活断层 潍坊市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暴露城镇数量将不断增加,震后有效的应急处置尤为重要。而当前城镇的地震应急处置主要依据平时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提升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的,总结以往城镇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炼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结合城镇特殊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按地震烈度的不同,研究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且操作性较强的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模型,为城镇地震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城镇 地震灾害 影响因素 应急处置
  • 简介:本文为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功能的需求,在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成果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开发并实现了由一系列通用功能模块组成的模块化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在设计阶段确定了各模块的功能、所需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分割出一系列高内聚低耦合的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使用MEF插件式开发框架,以功能模块为单位进行软件开发,形成多个具有特定功能、互相独立的工具包;使用WPF技术对该系统平台进行开发,通过整合各功能模块,最终形成多模块灵活组合调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城镇地震灾害风险动态评估系统。

  • 标签: 地震灾害 风险评估 模块化系统 系统开发
  • 简介:海南现有的2个地电场观测台站中,文昌台位于海南东北角海边,其常态波形为TGF-A型;琼中台位于海南中部山区,主要表现为无日变形态的地电场。TGF-A型的文昌地电场频谱分布稳定,以24h和12h周期成分为主,而无日变型的琼中台频谱分布复杂多变。对上述2类地电场潮汐谐波振幅比Ta的计算表明,无日变型信号的Ta值明显较小,表明其通常受自然电场和干扰的影响更大而不易表现出典型的谐振形态。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地电暴期间,同一台站地电场各测向之间变化量相差比例不大,但文昌地电台在一系列的地电暴事件中东西测向都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

  • 标签: 地电场 地电暴 日变形态 干扰特征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进行城市群体建筑震害预测时,在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震害计算方法——单元破坏度指数法。同时将该计算模型嵌入到ArcView9.0的GIS平台中,并以Oracle数据库为支撑,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数据,对城市群体建筑的震害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元破坏度指数法不仅大大简化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工作量,而且计算结果的精度同样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与GIS相结合可以客观快速地模拟出城市群体建筑的震害程度及其空间分布。

  • 标签: 单元破坏度指数 震害预测 震害因子 群体建筑物 GIS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 标签: 城镇 地震 防灾 应急处置
  • 简介:本文通过筼筜地区高层建筑基础沉降监测环的选点、埋没标志、观测、平差,得出高层建筑基础沉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并分析各沉降点的累计沉降、沉降速率、基础倾斜等各自特征和机制。指出各幢大楼基础沉降的最大幅度,并提出今后继续监测和防治的建议。

  • 标签: 高层建筑 沉降研究
  • 简介:安康市处于秦岭一大巴山地震亚区,是一个中强地震活动区域。因此,加强对农村房屋建设的抗震设防指导,切实提高农村房屋抗震能力,对于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障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农村建筑物 抗震设防 安康市 中强地震 可持续发展 活动区域
  • 简介:总结国内外大量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得知两条重要事实,一是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二是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灾难,它可以在几十秒钟内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导致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死亡,并使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地震灾害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劫难。目前,国内外各界都在为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在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等方面深入地研究、开发与应用。此文仅就日本建筑抗震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抗震能力 日本建筑 建筑物 设计思路 地震灾害 财产损失
  • 简介:国内外大量震例表明,地震造成的损失绝大多数是由于建筑的倒塌引起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现代化大都市的高密度发展,加上人类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地震灾害成灾程度将日趋严重。虽然,人类当前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也远未达到准确预报地震的水平,但是,为了在地震灾害面前有所作为,人们从地震工程方面着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采取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等有效措施,在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标签: 抗震性能 抗震设防 抗震加固 减轻地震灾害 建筑结构 横墙
  • 简介:本文在研究政府、社会公众以及地方地震工作部门日常地震防灾与震后应急处置过程中对地震相关业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等设计,完成了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的设计研究。

  • 标签: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
  • 简介:本文介绍了新疆于田7.3级地震灾区建筑物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典型震害现象及特征,阐明了新疆先后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在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总结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结合于田多民族聚居的实际情况,对城乡居民房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地区的民居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于田地震 建筑结构 震害特征 抗震设防
  • 简介:2017年8月9日精河发生6.6级地震。本文首先利用相关、回归分析研究了气温对水管仪、伸缩仪的影响,并进行了干扰的定量剔除;其次,通过回归残差分析研究地震前水管仪、伸缩仪的异常特征,认为精河6.6级地震前存在3项异常:(1)2016年5月22日起,水管仪NS分量S倾幅度0.53";(2)2017年3月24日起,EW分量E倾幅度0.28";(3)2016年9月10日起,伸缩仪NS分量出现压缩现象。

  • 标签: 相关系数 气温 回归分析 水管仪 伸缩仪
  • 简介: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的个数都有较大的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的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的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的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的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技术特色相协调。

  • 标签: 新地震区划图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
  • 简介:根据工作实践,围绕爆破地震效应及其对附近建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阐明了爆破地震效应影响附近建筑的因素,有助于减少爆破危害,对生产过程中的爆破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爆破 地震效应 影响因素
  • 简介: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大柴旦发生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省、州(地、市)、县三级地震应急预案,使得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反应快速、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同时也反映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反思。

  • 标签: 大柴旦6.3级地震 地震应急 地震现场 地震现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