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简述福建数字地震台站仪器电源改造的初探。将现使用的太阳能电源一组直流电瓶供电改为二组直流电瓶交换供电,并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充电效能和台站各设备的运行率。

  • 标签: 电源改造 电池效益 仪器运行率
  • 简介:涵江地电站经过彻底改造,已可以记录到区域内的地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的变化情况,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预报提供一定的台北信息和连续可靠的观测资料,是一个必要的地震台北信息的观测手段。

  • 标签: 地电 地震前兆信息
  • 简介:“九·五“期间,厦门地震台实施95-01-02项目,安装DSQ水管倾斜仪、SS-Y伸缩仪、VS型垂直摆和DZW重力仪等四台套数字形变仪器。众所周知,台址与环境改造、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管理是获得优秀的观测成果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因素。而良好的台址条件与环境改造又是三要素之首。在台址确定之后,环境改造必须科学地、精心地组织设计与施工,以使工程质量达到最佳效果。本文阐述的即是该项目设计、施工的做法与经验

  • 标签: 数字化形变仪器 环境改造 方案实施
  • 简介: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地形变学科)数字化改造基础工程建设工作于4月上旬完工,近日通过福建省地震局验收。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地形变学科)数字化改造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将厦门地震台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壳形变观测基本台。在2000年度,厦门地震台将配备安装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SSY型伸缩仪;DSQ型水管仪,VS型垂直摆倾斜仪、DZW微伽重力仪和德国生产的具国际先进水平的DiNi11电子水准仪,目前已签订完成了全部仪器的订购合同并已预付首期合同款。这次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数字化改造基础工程建设就是为安装地震地形变监测仪器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已完成伸缩仪、水管仪

  • 标签: 地震前兆观测 数字化改造 基础工程建设 地震台 地形变 防震减灾
  • 简介:针对“十五”地震现场卫星集成箱系统的诸多缺点,陕西省地震局进行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车辆改造,将地震现场通信设备安装于应急车内,并对各业务系统进行了设计集成,提升了地震现场通信保障和应急指挥能力。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通信指挥车改造和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优势,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 标签: 应急通信 系统集成 车辆改造 地震应急
  • 简介:对比分析国内外电气设备的抗震设防标准,对提高我国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和相关规范的修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简要介绍目前美国、日本、IEC系列标准及我国电气设备相关规范的基本情况后,从抗震设防目标、设防水准、抗震设计反应谱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标准之间的差异,指出了我国相关规范的优缺点。通过借鉴国外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电气设备抗震设防及规范修订的建议。

  • 标签: 电气设备 抗震设防标准 对比分析 改进建议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我省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的现状,并对已完成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十五”数字化改造的台站和测项进行分析,阐述了地下流体数字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地震地下流体 前兆观测 数字化 进展
  • 简介:电力是现代化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震时电力设备是否完好是保证电网正常安全供电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针对供电系统抗震防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以往震害经验,通过对电力设备抗震能力分析,对其地震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 标签: 电力设备 抗震性能 减灾对策
  • 简介:本文对数字台网中心无线网络中的仪器及传输设备引起的故障进行总结。

  • 标签: 数字台网 设备故障
  • 简介:为研究核电站结构.设备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针对某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反应堆进行结构与设备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通过对考虑与不考虑结构.设备相互作用的模型进行对比,开展模态分析、设计基准地震动下和超设计基准地震动下的动力特性分析以及楼层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剪力墙主体结构与设备的相互作用后,结构的地震反应减小,层间剪力最大减小60%,水平向楼层反应谱峰值减小为不考虑相互作用时的40%,提高了结构与设备的安全性,并为设备抗震设计提供依据。但竖向楼层反应谱在结构竖向周期附近有放大作用,建议在设备抗震设计时予以注意。

  • 标签: 核电站 结构-设备相互作用 动力分析
  • 简介:通过对我国GM4磁通门磁力仪使用的各种电源设备所产出的观测数据动态曲线的对比研究,认为电源设备对观测数据的影响不容忽视,市电结合UPS方式是最为合适的供电选择。

  • 标签: 磁通门磁力仪 供电电源 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