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简述应用卫星长波辐射资料研究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的方法原理。报道1994年以来共和中强地震的OLR地震前兆及短期地震预报的情况。对OLR地震前兆的特征及短期地震预报进行讨论。

  • 标签: 长波辐射 共和 短期异常
  • 简介:根据本台几年来电磁波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电磁辐射信息在地震前有平静—加强—平静然后发震的特征。本文结合观测资料对电磁波理论分析进行初步讨论。

  • 标签: 电磁辐射 前兆 信息异常
  • 简介:本文分析了1991年1月5日缅甸7.6级大震,云南省西部水化网观测到的水化异常,这些异常不仅有水氡,还有水汞、CO2、Ca(++)、Mg(++)和Cl-等,异常的时间不仅有中长期,还有短临异常。文中根据观测事实指出,一次强烈地震发生之前,水化学的异常范围不仅仅在距震中200公里的范围之内,甚至在距震中500公里的范围内也有分布。

  • 标签: 缅甸7.6级地震 水化学 中长期异常 短临异常 震中距
  • 简介:本文利用P波初动符号,垂直向P波、S波最大振幅比,尾波衰减系数a值,尾波持续时间比τ_b/τ_v及尾波衰减速率p值等方法研究了1990年10月25日乌苏5.2级地震波异常曲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波参数的分析可以提取中强地震的异常信息。

  • 标签: 地震波参数 尾波形状函数 地震预报 乌苏地震
  • 简介:本文介绍pyL-1型岩石应力仪观测地应力的异常变化,分析了异常与永安地震的关系,应力长时间的大幅度连续变化可能是较大地震前兆,异常极值左右摆动是临震前兆,本人据此在去年年终会商和今年会商时提出预报意见。

  • 标签: 地应力 短临异常
  • 简介:以地震破裂理论和大震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增强事实为依据,选取地震频次和应变量两个统计参数,对新疆境内天山北缘、南缘地震带和西昆仑地震带共75平方度区域进行时空扫描。根据两个参数与其3年均值之比的大小组合,确定小震活动增强区,并分析其与目标地震的对应关系,提出地震预报判据。通过R值评分检验,说明小震活动增强图象方法具有较好的中期地震预报效能。

  • 标签: 新疆 时空扫描 小震活动增强图象 预报效能评价
  • 简介:应用NOAA、AVHRR资料反演的地气长波辐射值OLR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10月起OLR出现明显的异常带,随时间的变化,异常区域不断向未来的震源聚拢,并且在未来地震震中区持续存在小的OLR高值闭合区,10个月开始OLR出现突出的反常升势.

  • 标签: 长波辐射值 短期异常 NOAA AVHRR 反演 OLR
  • 简介:利用昌黎等台的磁测资料,并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震出现了约3个月的短期异常,这对于地震的预测预报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地磁异常 幅值比 地震预报
  • 简介:本文记述了厦门市地震局几年来开展电磁波观测的情况,以及对各种非震异常信号的识别探索。

  • 标签: 电磁波 前兆 异常
  • 简介:研究了震大地电场的前兆及其机理,主要结果:1.测点周围290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都出现大地电场前兆;2.岩石变形、破裂和磨擦、介质极化生电可能是大地电场前兆机理之一。

  • 标签: 大地电场 前兆 机理
  • 简介:本文介绍了1979年3月15日普洱6.8级地震当天,在距离微观震中仅6.4km的磨黑镇,现场安装的陶瓷偏角磁变仪的磁系出现了异常大幅度摆动的事件,笔者从陶瓷偏角磁变仪的观测原理和地震当日的地磁场活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次异常事件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的震磁效应有关。

  • 标签: 普洱6.8级地震 地磁异常 磁系摆动
  • 简介:本文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林海三路和桃兰村展开探测,通过分析断层上断点埋深、断错地层序列和地层年龄,获得了马袅-铺断裂的全新世活动特征。2排联合钻孔剖面均揭露出断面,断裂上断点埋深9.2—10.5m,从而准确厘定了马袅-铺断裂中段的空间位置。钻探结果显示,马袅-铺断裂分为近东西向平行分布的南、北2支,呈阶梯状发育,具正倾滑性质,倾向北,倾角约70°。其中,北支为第四纪早期次级断裂,南支为全新世活动性较强的主断裂。同时,钻孔揭示深度内该断裂段第四纪以来的垂直位移量约为4—6m,7965—7408aBP以来断裂有过活动,垂直位移量约1—2m,垂直位移速率约为0.26±0.1mm/a。

  • 标签: 钻孔联合剖面 马袅-铺前断裂 全新世活动
  • 简介:地应力观测是目前我国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汶川地震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获得汶川地震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解释了汶川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现有地震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 标签: 汶川地震 地应力 短临预报 震源机制
  • 简介:总结分析了库车-拜城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和分布特点,探讨了库车、拜城附近地区中强地震分布的不同之处和可能的原因,并对近期中强地震前兆资料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 标签: 地震 活动 中强地震 异常特征
  • 简介:作者于2013年6月底,前往芦山、雅安和成都等在“4·20”芦山地震中震感强烈的村镇,对地震宏观异常信息开展了采集与调研.通过设计宏观异常调研问卷,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共收集134份问卷,其中含有地震宏观异常信息88条,包括动物、气象、地声、地磁、地下流体、地雾、人体7种类型.通过调研以及对调研问卷的分析表明,芦山地震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和范围的宏观异常现象,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宏观异常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调研中还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因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自然现象相对少受人为干扰,是地震宏观异常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应该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地震的认知培训和宏观异常上报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专群结合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作用.

  • 标签: 芦山地震 宏观异常 地震预测 专群结合
  • 简介:研究了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多项地震学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C值、D值,Mf值,GL值,YH值,AC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学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 标签: 山东 苍山地震 地震学参数 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活动
  • 简介:本文利用GPS观测的1999-2007年汶川震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同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震3期和同震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震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与同震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震断层的滑移趋势与同震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的挤压运动。比较震3期逆冲方向的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的现象。并根据震和同震的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 标签: GPS 断层滑移 震前 同震 汶川地震
  • 简介:本文对苍山5.2级地震,鲁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5.2级地震,该区波速比的时、空分布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时间分布的异常形态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空间分布则为近似圆形的低值异常区。异常区外围地区显示地震平静。苍山5.2级地震,我们曾根据该区的波速比异常变化,对鲁南地区提出了预报意见。

  • 标签: 鲁南地区 波速比 低值异常 苍山地震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水氡共7个台项观测资料及4个前兆数字化观测点的12个测项(水氡、水位、水温或地热)观测资料的分析,初步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存在部分异常,但异常的比例不高,未见明显趋势性异常。格尔木新建数字化地热仪观测到了较突出的同震效应。

  • 标签: 昆仑山口西地震 地下流体 特征
  • 简介:通过对三个震例的分析,笔者得到了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在地震发生前出现的一些异常变化.其具体表现为:①在汶川地震发生前,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在三个测向的日均值都呈缓慢下降,幅度为1.0%-3.9%,从异常变化出现至发震的时间间隔为1月左右.②在芦山地震和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前,从2011年9月开始,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在三个测向的日均值都呈显著下降且幅度较大.其中,芦山地震发生在异常变化恢复(上升)的过程中,从出现异常到发震的间隔为16个月:而岷县漳县地震也发生在异常恢复(上升)的过程中,但从异常出现到发震的间隔为19个月.表明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能较好地反映出地震的前兆信息,具有一定的映震能力,这对陕西及相邻地区的地震监测和预报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地电阻率 异常特征 观测条件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