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地震现场通讯环境极为复杂,公共网络接入模式在地震时往往很难保证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实时文件传输视频通信。本文根据地震带来破坏程度不同,针对地震现场具体通信情况,以及地震应急工作中现场网络通信需求,提出多项确保地震现场局域网络后方指挥中心之间通信畅通解决方案。

  • 标签: 地震应急 现场 网络传输
  • 简介:地震前兆地震观测数字传输1.引言地震观测在经历了沙盘记录、薰烟记录、电子放大等模拟记录阶段后,在19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外已不断地对地震观测数字传输进行研究与应用。国内在“768”工程建设中,作为全国六大区域台网之一兰州地震遥测台网,也受命进...

  • 标签: 地震前兆 地震观测 数字化传输 地震前兆数据 地震遥测台网 地震遥测设备
  • 简介:通过对汰井水氡多年年变动态分析,发现台湾地区强震前后汰井水氡测值表现出持续高值异常,这些异常多为中期与中短期异常,有时也有短临异常震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汰井水氡对台湾地区强震有一定映震能力,可为台湾地区强震预测服务。

  • 标签: 汰内井 水氡年变异常 台湾强震 映震能力
  • 简介:合理选择本构模型是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一项重要工作。利用PLAXIS2D软件土工实验模拟功能分别对4种常用岩土本构模型——线弹性模型、摩尔库伦模型、土体硬化模型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在往复荷载下理论滞回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选择不同本构模型对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影响以及不同本构模型中各参数变化对场地动力计算结果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为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如何选择本构模型和合理判断数值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岩土本构模型 土工试验模拟 动力分析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简介:从邢台地震区以震报震角度出发,以当地直接前震为端,扩大到海城、唐山大震之前,无论当地或华北广义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特征性图像,用动态跟踪监视思路与本文办法,在长期实践积累基础上以现今认识提法综合统一归纳为:用“震情三分律”办法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活动时段”;用“对称填补”模式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活动空间”。认为,以现有各地测、控水平,对Ms≥6.0级地震前记录到震兆信息是有可能作出短期或临震预测。对提出2种特征性图像物理意义、岩石压力实验等作了简要叙述。但因地质构造并非短期内能改变大震前后继承性活动,故本文概不涉及。

  • 标签: 短期预测 临震预测 强震活动 震兆信息
  • 简介: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几次地震谣言事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角度,对地震谣言产生原因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处理机制应急预案建设建议。

  • 标签: 地震谣言 对策 公共危害
  • 简介:利用安徽台网记录2010年以来全球29次Ms≧7.7级地震,从“一震多井”“一井多震”2个方面,结合井孔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安徽台网水位水温观测对全球不同大震远场效应。研究得出:①同震响应产生水位阶变,主要由于压应力或拉应力作用于含水岩体时,造成含水层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所致;②井孔各含水层水压受地震应力变化波动水位出现震荡,由于井孔混合水含量比震荡打破其内在平衡,故水温随水位震荡出现阶变,水温变化滞后于水位震荡变化;③远场效应各项特性主要与该井地下结构所受应力变化强弱有关,地震能量释放波及其地下结构变化,导致井中水位、水温观测产生远场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安徽流体观测异常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物理基础,也为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水位 水温 同震响应 安徽省
  • 简介:本文对地震预报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制约地震预报几个因素,指出应持乐观态度用历史眼光来看待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毕竟随着新技术、新科技发展及全球高度重视高度合作,分析预报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抗震设防、震害预测、各种预警等减灾措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能使地震灾害造成损失被减到最小。

  • 标签: 地震预报 震害预测 地震灾害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观测仪器重大变革,数字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联系本质区别,宽频带地震学含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任务以及数字地震学发展现状应用前景。目的是供从事或将要从事数字地震学观测、分析研究同志参考。

  • 标签: 数字地震学 数字地震仪 宽频带 大动态 高精度
  • 简介:本文以龙门山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差异、主要活动断裂带、地表附加重力影响,建立能反映地表起伏岩石圈分层结构龙门山地区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地壳水平运动速率观测值为约束条件重建研究区现今构造背景应力场,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发生机理。通过分析同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余震空间分布关系,探讨了2次地震主震对余震触发作用以及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影响。研究表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余震大部分由其主震触发,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余震有约6.78%触发作用。汶川地震同震库仑破裂应力在芦山地震主震位置增加值约为0.016MPa,如果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库仑破裂应力年累积速率按照0.4×10-3-0.6×10-3MPa·a-1计算,汶川地震使芦山地震提前了约27—40年。计算还表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发生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虎牙断裂库仑破裂应力增加,这些断裂带在未来发生地震可能性增加。

  • 标签: 龙门山断裂带 库仑破裂应力 余震分布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有限元方法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丘陵、红土台地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新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龙门山成都地震构造区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区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区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简单方法.

  • 标签: 潜在震源区 地震构造区 空间分布函数
  • 简介:本文根据通信台站雷害调查情况,分析了通信台站雷害产生原因,结合高山台站防雷接地系统现状,应用电磁防护原理通信防雷技术,提出了通信台站防雷综合措施。

  • 标签: 通信台站 防雷 接地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烈度计、MEMS加速度仪等强震动观测仪器发展历史与现状,概述了强震动记录中典型异常波形产生原因力平衡加速度计仪器响应误差及校正,建议了解决强震仪器缺陷措施,分析了强震仪在强震动观测发展中面临机遇挑战。研究结果如下:①进行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研究是有针对性改进现有强震仪存在问题很好途径;②早期数字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频带范围0至30Hz)获取强震动记录应进行仪器校正;③应跟踪强震动观测新方法相关领域新技术,发展MEMS加速度仪和光纤加速度仪等新型仪器。

  • 标签: 强震仪 力平衡加速度计 烈度计 MEMS加速度仪 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 仪器响应误差
  • 简介:本文分析了地震行业信息发布特点及需求,在地震信息发布中引入了百度云推送技术,论述了百度云推送在地震行业使用效果,开发了Android应用接收推送信息。通过百度云推送技术及Android应用有效地提供了地震信息发布时效性、稳定性受众面。

  • 标签: push云推送 百度云推送 ANDROID 信息发布
  • 简介: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探测资料对万全断裂几何结构构造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是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组成断裂之一,由南、北两段斜列组成,呈北东-北北东走向展布,为正断层,长约15km;断裂在第四纪期间持续活动,控制着附近地区构造演化地貌发育:西北侧中生代地层抬升,形成低山丘陵;东南侧地块下降,接受第四纪堆积,构成山间盆地;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3—0.3mm/a。

  • 标签: 万全断裂 几何结构 构造活动
  • 简介:地震以其突发性巨大破坏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我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社会文明进一步提高,更加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环境安全生存空间。为此,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地震应急反应综合能力,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减至最小,对社会影响降至最低。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是由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地震部门综合协调,以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为主,联合各灾种管理部门包括志愿者在内其他救援力量,实施地震应急救援,相互支援、分工协作综合应急救援协调系统。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快速、有序、高效、恰当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有效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减少地震损失,是该体系中重要基础工作,是我省“十一五”期间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工作内容。

  • 标签: 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预案 社会动员
  • 简介:依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前兆数据库中水温数据,绘制了中国大陆用于地震监测预报泉水温度分布图以及井下50-149m150-250m水温分布图,统计了人工和数字观测水温中长期趋势性上升或下降测点,分析了数字观测水温长期趋势性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泉主要分布在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中天山、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北京西北福建沿海等地,这些泉与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空间相关性;其中水温大于25℃温泉多分布在中强地震多发区;井水温度空间分布具有北方地区水温低于南方地区、小区域温差不显著等特征,其主要受控气候因素;井下150-250m与50-149m水温相比,符合随深度增加水温升高地热规律;人工观测水温中10%为客观长期趋势性变化;数字观测水温中24%为长期趋势性变化,其中一部分是水温客观反映,另一部分是水温仪零飘反映.

  • 标签: 泉井 水温 长期变化 地震 零飘
  • 简介:本文根据工作经济体会对水氡HW-3203型自动定标器工作原理以及维修中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电路原理 故障检修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同时从1998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标志我国从事建筑活动防震减灾活动开始步入法制规范管理新阶段。本文闸述了作者在实施这两部法律时若干思考:综合治理,实行标本兼治。

  • 标签: 相关性 地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