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应用地球物理指标B(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值,单位毫伽/公里)值,结合深断裂、地壳结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莫霍面形态和历史地震分布,对省内区域地壳划分了四个不稳定区;两个次不稳定区;三个基本稳定区和一个稳定区。

  • 标签: 区域地壳稳定性 布格重力异常 莫霍面 地壳结构 青海省
  • 简介:陕西南部地形复杂,采用波分析方法对陕西南部地形观测数据进行分解计算,结果表明:波分解结果中高频部分反映了陕西南部地形局部构造特征,不同频率分解结果反映了陕西南部不同地形特征。

  • 标签: 局部地形 网络数据高程 小波分析
  • 简介:利用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周至井、三原井7年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将周至井、三原井水位资料中不同周期成分进行了有效分离,波变换分解结果能够更直观和显著地反映地震活动,特别是印尼8.7级、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及其中强余震异常显示明显。对甘东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也有较明显前兆反映,表明渡分析在处理和分析水位资料方面是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小波分析 井水位 多尺度分析 前兆异常
  • 简介:对2008—2010年河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一些天然地震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这些天然地震波形特征和识别方法。

  • 标签: 波形特征 识别 河南省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月至9月记录到全部地震与地震事件作初步统计,并扼要介绍其分析处理情况。

  • 标签: 事件 分析处理
  • 简介:本文通过叙述“11.26”地震谣传事件形成及其在当地党委、政府有力指挥下,迅速予以平息,确保社会安定稳定。闸述了产生地震谣传事件主要原因以及由此引发深思若干问题:

  • 标签: 平息地震谣传
  • 简介:针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实际情况,并根据本台仪器所处环境,受干扰情况,运用连续波变换、二进波变换、离散波变换,多分辨分析、Symlets分解与重构算法等方法,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变化、突跳和地震同震效应从原数据中突显出来,并且能够根据不同需要突显出有用信息,更好地为地震预报服务.

  • 标签: 钻孔应变 小波分析 滤波技术
  • 简介:为了提高卫星云图在天气预报中应用及时有效性,经常需要尽快显示实时接收卫星数据云图.各省气象台中规模利用站接收FY2C卫星云图实时数据,格式为gpf,需要先进行通道分离后才能显示图像,本文主要介绍各种投影类型gpf数据经通道分离后,对其单通道云图进行波分析,以便简单直观地分析云图特征、提高云图传输效率.

  • 标签: gpf格式 通道分离 小波分析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本研究拟从常规桥梁(跨径不超过150m且桥长不超过600m)出发,考虑局部场地效应,对某工程场地地震反应进行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将计算得到地表地震动作为桥梁桥墩处一致输入,然后再通过有限元时程分析计算得到桥梁地震反应。通过与一致激励及考虑行波效应激励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果:由于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频谱、峰值加速度都有影响,与一致激励相比,考虑局部场地一致激励对于桥梁下部结构反应影响较小,而对于上部结构响应影响明显;考虑行波效应一致激励对于桥梁地震响应有减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行波效应引起地震动一致性开展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并不具备保守性。

  • 标签: 局部场地效应 非一致激励 行波效应 桥梁抗震
  • 简介: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开发一套实用型黄土坡体“三维最危险滑裂面”搜索和稳定性评价软件系统核心思想,即采用MonteCarlo随机搜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优化方法,高效生成一系列接近(或包含)“最危险滑裂面”三维滑裂面,并以Hungr法所确定稳定性系数最小为筛选依据,搜索确定任意形态黄土坡体“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而基于已知“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一步考虑各种可能参数变化,进行严密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 标签: 黄土滑坡 三维最危险滑裂面 稳定性评价
  • 简介:应用波分析理论及其时频分析方法,阐述了高低频信息识别和波基选取,并对南京地区2006-2012年数字化应变观测整点值资料进行了波多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六合台体应变小波分解7-9阶是频率最低部分,异常信号周期在24-30天左右,持续时间在1-2个月之间,具有明显短期、临震异常特征;江宁台四分量应变整点观测值第9阶波分解表明,在发生2次地震前,四分量中至少有3个方向分量出现了明显异常情况,这种异常周期通常在20-30天左右,其与高淳台异常周期时间相当,它可能是地震前兆信号.

  • 标签: 小波分析 数字化形变 异常特征 南京地区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震源近场时,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不同坡面形态对碎石土边坡稳定影响.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多种坡面形态边坡模型.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了边坡在地震波作用下稳定性.结果表明:临空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放大效应;坡面的水平位移与加速度峰值随高度增加而增大,随坡度增加而增大;随着坡面凹度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肩处集中,坡肩愈加不稳定;随着坡面凸度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腰处集中,坡腰愈加不稳定;台阶对坡面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有削弱作用,台阶数越多越稳定.同时给出了边坡防治几点建议:减小坡面的坡度;对凹型坡加强坡肩位置处防治,对凸型坡加强坡腰位置处防治;对高边坡可设置多级台阶增加稳定性.

  • 标签: 坡面形态 地震 斜入射 碎石土 稳定性
  • 简介:利用连续波变换对全天山地区1790年1月至1997年12月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全天山地震活动即存在约11O年大震活跃周期和50年左右地震活动幕,也存在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周期,并且这些周期是随时间变化。与此同时,新疆南、北天山等地震带1893年以来也普遍存在相对比较稳定11年和50年左右地震活动周期,只是在不同年份有较大波动。连续波变换揭示了新疆地震活动周期时变性。根据新疆大震活动11年左右周期可推测2006~2007年左右新疆地区有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大地震,2002~2005年之间地震活动相对偏弱,Ms≥4.7级中强震次数偏少,活动强度为5级和6级地震。

  • 标签: 小波变换 全天山 地震活动 周期分析
  • 简介:为了降低模型制作加工成本和节约试验空间,开展结构缩尺比例小于1:10模型结构抗震试验。目前,国内相关试验设备较少,本文将参考大型反力墙结构形式,研究小型钢架反力墙,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为后续制作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结构抗震试验 小型钢架反力墙 优化设计 ABAQUS软件
  • 简介:本文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通过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得到了地表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对比研究了由强震记录得到地表加速度以及由地表加速度得到与土层地震反应相同阻尼下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在高频段与中频段,用一维等效线性化计算得到土层地震反应加速度值与反应谱值比地表实测得到加速度记录值与加速度反应谱值偏低;但在低频段,计算值与记录值差异较小。

  • 标签: 强震记录 土层地震反应 等效线性化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九五”期间重点项目“震情监视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践,就“十五”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值得注意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认为在技术系统设计中,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并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注意适用性。前期要开展网络布线最好采用主干光纤方案,以满足宽带高速网络应用。在对外合作时,要切实做到以我为主,主动地参与、共同开发,既要从中学习,又要检查、督促合作开发进程,当好“监理”;同时要随时帮助合作伙伴解决开发中所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特别注意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 标签: 应急指挥系统 建设 应用
  • 简介:当前我国许多县城正在进行抗震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了某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及基于GIS抗震防灾决策系统开发过程。根据对该规划区建筑物震害预测,得出震后建筑物破坏状况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为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抗震防灾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抗震防灾决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