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在MP2/6-31G(d)和MP2(FC)/6-311++G(d,p)水平上,对H2CO和HCOOH以及设计的4种构型H2CO…HCOOH复合物等进行几何全优化计算,经振动频率分析,确认它们为势能面上的稳定驻点.然后在MP2/6-311++G(2df,2p)水平上进行单点能计算和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以获得相互作用能,并利用自然键轨道理论探讨H2CO和HCOOH相互作用的本质.

  • 标签: 从头算 势能面 基组 相互作用能 驻点 MP2
  • 简介: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Te荧光量子点,并使之与苯胺(Aniline)耦联.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实CdTe荧光量子点同Aniline的耦合主要是通过量子点周围巯基乙酸的-COOH与苯胺的-NH2形成的氢键实现的.将CdTe-苯胺、CdTe-丙氨酸(Alanine)耦合物荧光光谱的强度进行对比,发现苯环的存在可以极大地增强耦合物的荧光强度.

  • 标签: CdTe荧光量子点 苯胺 荧光光谱
  • 简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在生理条件下(含0.1mol/LNaCl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40)研究了紫杉醇与生物大分子DN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DNA引起紫杉醇的紫外吸收光谱明显的红移和增色,并导致紫杉醇的荧光猝灭;测定不同温度下紫杉醇与DNA的荧光动态猝灭常数,结果显示K27℃=10266,K37℃=8755,K47℃=5788,即K27℃>K37℃>K47℃,说明动态猝灭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同时考察了离子强度、磷酸根浓度及猝灭剂KI对紫杉醇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强度的影响,三者对紫杉醇与DNA相互作用都无明显影响.表明DNA对紫杉醇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紫杉醇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是嵌插作用.

  • 标签: 紫杉醇 DNA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 简介:合成了双吡啶双西佛碱(bped)有机分子,并用该分子进行了超分子网络晶体的组装.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4014(15)nm,b=0.42153(11)nm,c=1.11505(4)nm,β=101.660(4)°,V=0.61690(18)nm^3,Z=2,R=0.0648.在bped晶体中存在着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该氢键由N原子和H—C中的H原子相互作用而成.每一个bped分子同另外6个bped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 标签: 有机超分子网络 氢键 单晶
  • 简介:表面等离子共振仪是测量生物分子间交互作用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多数实验数据是在不精确的实验设计下获得的,通过对用传统方法来优化试验设计、提高仪器灵敏度进行了总结,并对获得精确蛋白质相互作用动力学信息的新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表面等离子共振仪 蛋白质 参考表面 树突状高分子
  • 简介: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荧光、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Cd2+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pH=7.0缓冲液中,以280nm作为激发波长,342nm作为发射波长,Cd2+对BSA的荧光发射有较强猝灭作用.实验测定了Cd2+与BSA在289K,306K和319K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5.31×10^4,5.22×10^4,4.70×10^4,其热力学参数ΔHm=-3.07kJ·mol-1;ΔSm=79.83J·mol-1·K-1.结果表明导致BSA荧光猝灭是由于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引起的静态猝灭,他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力.

  • 标签: 蛋白相互作用 牛血清蛋白 分子光谱 镉(Ⅱ) 非辐射能量转移 静电作用力
  • 简介: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一系列阳离子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阳离子卟啉通过静电引力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作用位点位于BSA表面.较高的正电荷有利于增强卟啉与BSA的作用力.

  • 标签: 阳离子卟啉 BSA 静电引力
  • 简介:基于C,B,N和Ga与H原子间的L-J势函数,系统计算了H2处于(n,n,)(n=8,10,12)单壁C,BN和GaN纳米管内部及外部不同处的势能.根据势能变化曲线,分析了3种纳米管氢物理吸附能力的差异,给出了H2在3种纳米管外部的势能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3种纳米管内部的氢吸附力均分别高于管外;随着纳米管直径的增加,各纳米管管内的氢吸附力均略有下降,而管外变化不明显;GaN,BN和C纳米管依次具有更好的储氢能力.

  • 标签: 纳米管 H2 势能 储氢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6-311+G(d,p)基组对肾上腺素-胞嘧啶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得到15种稳定的复合物.研究发现,所有的复合物进行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为-11.43~-48.96kJ/mol,符合氢键能量范围,相互作用能主要由氢键所贡献.结构和振动频率分析显示,氢键的形成使相应O(N)—H键的键长变长,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减小,说明复合物中形成的氢键都是正常的红移型氢键.应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对15种复合物的氢键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氢键对于复合物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当复合物形成2个或更多的氢键时,氢键的数目、类型及强度共同决定着复合物的稳定性,复合物基本符合三氢键〉二氢键〉单氢键的稳定顺序,三氢键复合物4是最稳定的,复合物3存在单氢键O—H…O,比部分二氢键复合物要稳定.

  • 标签: 肾上腺素 胞嘧啶 密度泛函理论 相互作用 氢键
  • 简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四溴荧光素、四氯四溴荧光素、二碘荧光素、乙基罗丹明B、健那绿B等5种荧光染料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这5种染料探针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时,疏水作用力起决定性作用,静电力起次要作用,相比之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阴离子的能力最强,其次为中性分子,最后为阳离子.通过疏水作用力,5种染料均是以非极性苯基进入BSA疏水性腔体中同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弱氢键的形成加强了这种作用力,且使得光谱间能量转移效率明显提高.5种染料探针的极性部位由于极性和空间效应的原因难以进入腔体内部,致使反应均按接近1∶1的方式进行.

  • 标签: 荧光染料探针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 反应机理
  • 简介: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甘氨酸与镧(Ⅲ)作用形成配合物.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探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知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数据表明配合物与BSA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对于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影响.

  • 标签: 甘氨酸镧(Ⅲ)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 简介:用二次量子化方法讨论了HCl分子在激光场中的多光子激发,还包括对HCl分子伸缩振动能级的计算,跃迁概率随外场频率的变化及随时间的变化(取光场强度10-8W/cm2)。

  • 标签: 多光子 激发 激光
  • 简介:首次采用体外抑制实验检测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4种黄酮化合物对5-脂氧合酶(5-LOX)抑制作用,4种化合物IC50值分别为44.18,94.17,172.49和468.45μmol/L.在超滤液质联用实验中测定4种化合物与5-LOX酶的结合率,其结果与体外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芦丁对5-LOX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为紫云英苷,而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对5-LOX几乎无作用.

  • 标签: 黄酮 5-脂氧合酶 体外抑制活性 超滤液质联用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DFT)、概念DFT和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分析了3种常见的噻唑类缓蚀剂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AMT)、3-氨基-5-巯基-1,2,4-三氮唑(ATA)和5-乙酰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MAcT)及其与青铜器表面粉状锈中CuCl2作用后形成配合物X(X=Ⅰ-Ⅲ)的结构和反应性能.通过计算研究发现,AMT的缓蚀活性最强,与CuCl2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最大,所形成配合物Ⅰ的二级稳定化能Eij(2)为603.37kJ·mol-1,并且配合物Ⅰ的反应活性最强,相互间形成聚合物的可能性最大.

  • 标签: 青铜器文物保护 噻唑类缓蚀剂 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 相互作用强弱
  • 简介:用荧光、紫外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美他环素(MC)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不同温度下MC与H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同时研究了Cu^2+,Al^3+,Pb^2+,Ca^2+和K^+等金属离子对MC与HSA的结合性质的影响.基于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荧光给体HSA与受体MC间的结合距离.

  • 标签: 人血清白蛋白 美他环素 荧光光谱法
  • 简介:合成了双吡啶双西佛碱(bpbd)有机分子,并用该分子进行了超分子网络晶体的组装.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bpbd晶体中存在着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该氢键由吡啶环上的N原子和西佛碱H-CN基团上的H原子相互作用而成.每一个bpbd分子同另外4个bpbd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构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在bpbd晶体中还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并导致一维分子柱的形成.二维氢键和一维π…π的协同作用,导致了三维超分子晶体的形成.

  • 标签: 超分子 西佛碱 双吡啶 晶体 二维网状结构 氢键相互作用
  • 简介:用量子化学原理,CIS/6-31+G(d,p)方法研究了2-甲基环戊酮离子前6个激发态的解离过程,通过虚频的振动分析,计算其可能产物,寻求2-甲基环戊酮离子的解离通道和解离产物.

  • 标签: 2-甲基环戊酮离子 解离 激发态 虚频 量子化学
  • 简介:报道了在半经典偶极近似下应用二次型非谐振子李代数模型研究强激光场中NO分子的多光子选择激发,并计算了NO分子的跃迁几率.

  • 标签: 多光子 激发 跃迁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