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奥特莱斯已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但相关学术理论成果还相对缺乏。本研究以空间竞争理论为基础,从传统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间的博弈出发,在消费者的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探究了奥特莱斯的区位选择、建设规模以及商品定价问题,试图为奥特莱斯投资人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区位选择和建设规模依赖于消费者的聚集程度,消费者聚集程度较低时,奥特莱斯应紧邻消费者,投资者应尽可能扩大其建设规模,聚集程度较高时,可适当远离消费者,且选址越远,建设规模越大。另外,奥特莱斯中各零售商的商品售价不会偏离购物中心指导价。

  • 标签: 管理科学与工程 区位选择 定价决策 空间竞争 奥特莱斯
  • 简介:现有文献关于空间差异环境专利授权的最优合同基于固定费与可变费,而不是更一般的授权合同。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厂商间的两部制最优专利授权策略。无论专利大小如何,授权合同同时包括固定费与可变费项,不授权不是最优的。专利对内部人的激励高于外部人。与专利发明之前比较,专利增加社会福利但不增加消费者剩余。

  • 标签: 专利授权 Hotelling城市 两部制 授权策略
  • 简介:本文通过将定性分析与关系图描述相结合,提出H1:城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H2:城镇化可通过消费渠道影响经济发展、H3:城镇化可通过投资渠道影响经济发展、H4:城镇化可通过出口渠道影响经济发展四项研究假设。进一步,根据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划分为发达与欠发达两类地区。设定经济发展变量PGDP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化变量UR、城镇化与投资交互项变量UR×PFI、城镇化与消费交互项变量UR×HC和城镇化与出口交互项变量UR×PE为被解释变量,采用2000—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F检验、Hausman检验,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假设H1~H4在全国及两类地区是否成立。结果表明:H1、H2、H3假设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均成立;H4假设仅在欠发达地区成立。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 标签: 城镇化 经济发展 影响及其渠道
  • 简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电力需求量将持续上升。电力的充足供应是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故合理准确的对电力需求进行分析及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分析我国电力需求现状,利用通径分析筛选电力消费需求的核心驱动因素。在模型选择的基础上,基于单变量(ETS、ARIMA模型)和多变量(情景分析)两个维度进行电力需求量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GDP每提高1%使得电力需求量提高0.5249%;工业化水平每提高1%使得电力需求量提高2.2146%,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使电力需求量相应提高1.0076%。“十二五”末中国电力消费需求量将近61425.96KW/h,2020年中国电力消费需求将近81410.10KW/h。

  • 标签: 预测科学 ETS ARIMA 通径分析 电力需求
  • 简介:本文在界定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2013年相关数据,应用GIS的空间聚类分析功能分别从全局聚类检验和局部聚类检验两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和经济生产要素在全局上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在局部上,GDP、人均GDP等经济产出在向上海市、苏州市等个别城市高-高集聚,而劳动、资本、技术、能源等经济生产要素也在向上海市、苏州市等个别城市高-高集聚。

  • 标签: 空间聚类分析 全局聚类检验 局部聚类检验 长三角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