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演化经济地理主要研究经济景观的演化过程,其理论基础包括广义达尔文主义理论、复杂性理论与路径依赖理论。将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集群研究,运用微观-中观-宏观多尺度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集群演化的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打开集群内部的“黑箱”。微观视角关注企业惯例及其区位行为如何影响集群的演化过程与空间特征;中观视角关注集群的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企业间知识联系,与网络演化的过程;宏观视角关注集群系统的演化路径与动力机制,以及集群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目前尚处探索阶段,将其应用于集群研究中仍存在不少局限。最后,结合中国产业集群现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认为未来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演化转向”。
简介:在西方经济地理学宽泛的文化转向浪潮中文化因素从"常量"转而成为"变量",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在此过程中,新经济地理学家解释世界的理论不再强调镜射世界的能力,不再将"无视角视界"作为隐喻的蓝图,反而强调将自身置于作者地位的重要性,承认科学家的背景和它能影响其所知的及其诉说的内容,即"有视角视界"。后现代主义解释学认为科学家是以感兴趣的方式以社会环境限制的方式参与知识的理解、创造过程,新经济地理学受其影响强调探讨,认为理论一直是处于争论的状态,一直是处于探讨过程中的。新经济地理学不主张提出客观唯一的叙事,也难以做到,这也正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简介:能否实现国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推进都市圈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计量模型,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以1995、2000、2005、2010年4期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定量分析合肥都市圈三生用地转型、时空格局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发现:①1995-2010年合肥都市圈三生用地转型呈现生产用地明显减少,生活用地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略有提升;三者之间的转移关系大致为: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转移,生态用地基本稳定。②1995-2010年农村生活、生产用地及生态用地重心转移幅度较小;但从重心转移方向看,各功能重心空间转移方向差异较大,规律性特征不典型。而从重心转移距离看,不同功能重心转移路径、转移距离各异。③1995-2010年,合肥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稍有波动和后期恶化的特征。并且,在不同时段合肥都市圈生态环境波动改善和退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和贡献率差异显著。
简介:从贵州的“出身”,可见其先天不足。它是国家意志和军事需要,而非社会经济文化聚集发展的水到渠成,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无统一的文化形态,这从根本上制约了贵州的历史进程不是随全国的形势而进退。长期以来,困扰学者们的,并不是贵州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而是对贵州地域文化如何认识。贵州至今仍以其弱势地域形象而全国叨陪末座,究其根源,除经济的落后外,还在于没有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上的每一次对贵州的开发,都源于军事的需要,这就决定了贵州I文明进程为军事的需要所左右。贵州文化的积淀,始终带着强烈的通道宿命。因此,有学者称贵州文化为“通道文化”。在这条通道上,从古至今,各方文化都是来去匆匆,有遗落,有沉淀,五方杂陈,四色交融。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贵州省政府突破固有限制,利用当地独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奋力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其做法及其所付出的努力,希望对各地文化产业开拓研究之士有所裨益。本文是作者在“第四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讲话,限于篇幅和现场效果,未能深入展开,发表在此,意在引发广大读者共同关注贵州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