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河北省文物商店藏有一对雍正时期斗彩盘,盘高2.5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7厘米,侈口,唇缘薄而圆润,盘体较浅,矮圈足,薄胎,质地细密,施白釉,釉色略泛青绿。盘心绘寿山福海图案,五只蝙蝠飞翔在硕果累累的桃树与寿山之间,桃树长在海岩石上,寿山挺立在海水之中,盘的外壁绘8只蝙蝠等分飞翔在4株寿字石榴图案中间。盘底青花双圈内,六字两行楷书“大清雍正年制”铭款,经专家鉴定这对斗彩盘确系雍正官窑生产。此盘采用工艺花鸟画中的
简介:
简介:通过对盘状器相关遗物命名的梳理,本文将论者对其功能分歧归为两大类:工具或毛坯。由于持“毛坯”功能论者找到了系列相关证据,因而更具有说服力,所以我们认为绝大部分“盘状器”应为环(玦)类毛坯。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考古研究中如何确定某件盘状器是否为环(玦)类毛坯,对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解做了简单的说明,
简介:中国青铜时代有无失蜡法铸造工艺,曾侯乙尊盘是范铸还是失蜡法铸造,已成为热门话题。持失蜡法铸造观点者,理由大抵为,众多专家发表过许多论述其为失蜡法铸造的论文,且早经相关权威部门明确定论。而否定尊盘为失蜡法铸造的理由颇为直接明了,即尊盘上的范铸特征清晰无误,毫无失蜡法铸造的任何痕迹。2006年10月15日,来自多个单位、不同学科的专家从多个角度对尊盘进行了联合研究。经考察、信息采集、分析和讨论,再次一致确认曾侯乙尊盘的制作为传统范铸工艺。
简介:瓶口呈漏斗状,口部较深。细长颈,圆腹曲收,圈足略外张。瓶口外侧、颈部均饰弦纹。两侧肩部与腹底有对称桥形穿带,之间为带槽。肩部饰有放射状叶纹、弦纹,腹部垂饰联珠灯笼纹。通体饰褐釉,圈足内底无釉。
简介: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在任辅仁大学校长期间,曾经倾注巨大的热情访求金石书画,收集了包括陶瓷、青铜器、玉石、书画、拓片、造像、甲骨、纺织品等在内的文物数万件,这批珍贵的文物成了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博馆收藏的主体。在陈垣先生收集的文物中,历代官窑瓷器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一件黄釉红彩双龙万寿盘,是伪满洲国时期的“官窑”瓷器。
简介:1955年5月,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蔡侯盘、蔡侯尊,其上铭文“元年正月辛亥”应该是周庄王元年正月的历朔,铭文中的吴王非颇高莫属,铭文中的大孟姬当是蔡桓侯的长女而嫁给颇高者。铭文中的“燮”字是蔡桓侯名字的专用字,很可能是“封”字的异构。
简介:台湾中部南投县的埔里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向有“小洛阳”之美誉。该镇的鸟瞰图酷似一朵莲花,面积1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是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型迷你小镇。由于没有现代工业污染,至今仍保留着田园诗般淳朴自然的农业社会风貌。以“4W”来概括的当地四种特产,即水(Water)、
简介:对夏代以前有虞氏谱系的记忆和流传,反映了这个古族在尧舜禹时代所达到的较高文明程度,史籍中往往“虞夏商周”并提并非偶然。加强对有虞氏历史的研究,探索他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是在文明探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简介:曾侯乙尊盘等青铜器是否采用失蜡法铸造工艺,是近来学术界一个热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主张和否定两种观点的分析,指出过去确认尊盘为失蜡法工艺的论据不足。同时,否定说提出的一些反对意见,有多存在缺陷,否定说的核心观点一尊盘附饰上可见范缝和焊痕的说法,则是错误的。但尽管如此,曾侯乙尊盘是否采用失蜡法,则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简介:随着与味觉相关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日益兴起,包括味觉在内的多感官沉浸式体验成为新兴话题。文章从味觉在博物馆中的教学角色出发,批判性地思考了食物文化和文化定型,同时指出在博物馆中,食物所具备的制造身份认同与唤起集体记忆和情感的作用。其新颖的案例分析和思考过程值得国内博物馆学界借鉴,同时研究与发展多感官博物馆成为全新的课题。
简介:半两钱的版别常以“两”字的变化情况来划分.传统的分法有“大人两”、“小人两”、“连山两”、“十字两”,但其中的竖划多只顶框架的上栏而不出头。有种半两中竖却是穿过框栏,与上横相接。比起常见的“两”字犹如多出个颈脖,人称“有颈半两”。而正是多了这么一点,就成了一种珍稀的版别。我们注意到.在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里没有这种版式。后来此书出了个马定祥的“批注本”,评介了不少新的版式.也没有提到“有颈半两”。
简介:《鲍子鼎》铭中的“仲勾姒其获皇男子”被吴镇烽先生解释为仲句姒获配了美好刚强有为的丈夫,实际上该是说仲匐姒生育“得男”;“仲匐姒及子思其寿君毋死”句乃作器者祈祝仲匐姒与子思能享高寿并长期掌握族权力。另外,本文还对《鄂公典盘》的“及’字进行了再讨论,坚持其为“往嫁”之义,而非并列连词。
简介: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有二十九条直接称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来概数北京的胡同。据近期统计北京共有胡同6000多条,直接称为“胡同”的共有1316条,
简介:泰国曼谷王朝四世皇时期曾经发行了一种有中文的金币,圆形,枚重四铢(相当于一两),正面是皇冠图案,背面中央为泰文“暹罗京都”,上下左右则是中文“郑明通宝四个大字(见图)泰国的金币为什么会有中文?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泰国在曼谷王朝之前,是吞武里王朝。吞武里王朝的创始
简介:严建强教授的《新的角色新的使命——论信息定位型展览中的实物展品》(见中国博物馆杂志2011年合刊)一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疑是一篇好文章,其对展品信息关联性的分析总结很是到位。但该文将博物馆展览分为“器物定位型展览”和“信息定位型展览”,笔者却有些不同的看法。
简介:翻砂法铸钱至清末,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二十世纪初,机制钱币的诞生,取代了传统的方孔圆钱。但在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福建军政府所铸的“福建通宝”圆孔圆钱与云南地方铸造的“民国通宅”方孔圆钱,则是民国期间用翻砂法铸造仅有的两种有孔铜钱。
斗彩寿山福海盘
六盘山(国画)
“盘状器”功能再探
再探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
盘口瓷瓶五代(907~979年)
1997-1998年盘龙城发掘简报
有诗钱如梦
伪满洲国“官窑”瓷器——双龙万寿盘
蔡侯盘、蔡侯尊铭文历朔与时代考
台湾有个“小洛阳”
“有虞氏”谱系探析
关于曾侯乙尊盘是否采用失蜡法铸造争论的述评
美味的博物馆——感官教育:一次一盘
介绍两品有颈半两
鲍子鼎铭文别解--兼谈邿公典盘铭文的"及"字
试论大遗址保护与“五有”建设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
一枚铸有中文的泰国金币
博物馆有"器物定位型展览"吗?
民国初翻砂法铸造的有孔铜钱